“听过了,就忘了;看过了,就明白了;做过了,就理解了。”家长应认真对待幼儿的问题,童趣地参与幼儿看似“单调、重复、简单”的游戏,引导他们猜一猜、想一想,积极为幼儿提供一些有趣的探究工具和物品,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不断引导幼儿通过操作、尝试去发现事物或现象背后的奥秘,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
活动一:“调皮”的气球
材料准备:
气球一个,一个塑料袋撕成细条状,小纸屑,两个纸质的小蝴蝶,细毛线一根。
游戏玩法:
步骤一:将吹好气的气球在自己身上进行摩擦,然后将气球放到孩子的头顶上。
步骤二:将摩擦过的气球靠近撕成细条的塑料袋或小纸屑。
步骤三:将两只纸蝴蝶分别固定在一根细铅丝的两端,并在细铅丝的中间用一根细绳系好、悬挂在半空,然后将摩擦过的气球靠近其中一只蝴蝶,并让气球绕着蝴蝶旋转。
亲子参与:
1.爸爸妈妈和孩子在完成步骤一的游戏时,可以让幼儿站在镜子前,孩子可以仔细地观察到自己的头发被气球吸起来。
2.步骤一的游戏可以换成让孩子将气球进行摩擦后放到妈妈的头顶上。
3.步骤二、步骤三可以让孩子在家长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并让幼儿自己观察结果。
4.爸爸妈妈在游戏过程中,提醒孩子注意观察小纸屑、头发的运动方向。
5.该游戏在进行的过程中,爸爸妈妈可以将气球替换成其他物品(如梳子等),再次进行游戏,让幼儿观察游戏结果是否会和用气球操作的结果一致,以增加孩子的探索欲望、游戏兴趣和观察能力。
6.在孩子游戏结束时,可以给孩子讲解静电产生的原因,可以在网上搜索有关物体所带电负荷数量转化的视频,让幼儿有更直观的了解。
游戏价值:
1.中班的幼儿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开始产生较强的好奇心,他们探索、求知的欲望逐渐增强,所以本游戏材料准备简单,可进行替换的游戏素材也比较多,家中随手可得。
2.在游戏中提醒幼儿注意观察小纸屑、头发的运动方向,告诉孩子这是“静电吸附”现象。
3.可以让幼儿在平时的生活中关注在哪些情况下也会出现“带电”现象(如在干燥和多风的秋天,人们晚上脱衣服的时候等等)。
4.在孩子了解了静电产生的原因之后,爸爸妈妈可以提出一个新的问题让幼儿继续探索,如:湿的物品进行摩擦后,还会有静电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