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秋冻”是民间广为流传的养生习俗,很多有经验的家长表示,入秋“冻一冻”,孩子身体更好。但是儿科医生却表示,每年初秋都会出现一个感冒小高峰,大部分都是因为着凉引起的。
这“秋冻”还究竟要不要冻呢?
早晚温差大,不可一味冻
“秋冻”准确的含义是指,秋季到来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增衣,应循序渐进,通过适宜的凉爽刺激,达到锻炼身体耐寒性的目的。但是,秋季以收敛为主,如果太敞开反而不利于人体健康;而且早晚温差大,容易导致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小朋友,如果没有及时添衣,就容易感冒。所以早晚要多备一件衣服,白天送孩子入园后,将多加的衣物除去即可。
外冻内不冻,三部位保暖
“秋冻”只是让皮肤接受外界的寒冷刺激,但是对于内脏,秋冻万万不可。从保护脾胃角度来说,爱吃冷食、瓜果、冷饮的孩子,入秋后要注意节制了,否则,会让本来就处于虚冷状态下的脾胃更加虚弱。
即使是外部皮肤,有三个部位也不能轻易受冻:
不能冻肚子。因为肚脐没有皮下脂肪,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一旦受凉,腹痛腹泻在所难免。
关节不要受冻。如果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短裤、裙子,会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
脚也不能冻。因为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脚冷则冷全身”,一旦全身发冷,就容易感冒。夏天还好说,入秋之后,孩子光脚的次数要尽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