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宝宝生病,也是一种成长

2014-09-28 17:01:51 出处:乖乖网 标签: 育儿心得 家庭育儿 家庭故事

生病转化为成长,是一种智慧

事实上,生命是一条河,不是一池水。生命若是一池水,搬走顽石,清理淤泥,确乎会让它清净些,透彻些,但终归有限。只有懂得转弯,学会流动,生命才有动力,才有灵性,才蕴含无限的可能性。疾病,也是挡在面前的一块顽石,沉在水底的一层淤泥,与之对抗,并不会使人生的水域变得更消激,反而会激起一波又一波浊浪。引领孩子以更好的心态面对一切不如意,包括疾病,是提升他的幸福指数,激励他勇敢前行,让他的人生拥有更多可能性的前提。

更何况,疾病与心态还有着某种必然的关联性呢?心因性疾病,这个同,相信很多人都知晓。一方面,有一些疾病,确实由心所生;另一方面,在生病之后,我们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会影响痊愈的速度与质量。孩子生病,更是如此。他们比成人敏感,受的影响自然也更大。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生病是一件好事。只不过,当生病不可避免地发生,我们要尽可能尝试转化,让它对孩子的伤害更小,甚至让它转化为滋养孩子心灵的一个机会。

首先,某些疾病的成因是我们可以避免的。孩子是冲动的、全然活在当下的,当他们有某种需要时,对满足这种需要可能带来的生病等不良后果,他没有预知,或者在孩子生病、经受病苦的折磨时,他对疾病带来的不适感体验深刻,对防病的渴望也会更强烈。那么,生病会是一个让孩子懂得如何在平时预防疾病、保障健康的教育契机。

其次,生病时配合治疗,同时以更好的心态与疾病和平相处,孩子内心的冲突减少,状态更安定,对疾病的痊愈会更有帮助。孩子更多地透过父母看世界。因此,若父母能更淡定地面对生病这件事,与焦虑、急躁、担忧相比,对孩子会更有帮助,父母的淡定会传递给孩子一种心理能量,让他坚信,这一切没有想象的那么恐怖,一切尚在控制中。从另一个角度看,家长的焦虑急躁与担忧皆情有可原。这也是表达爱的一冲方式,但因此引发孩子内心的恐慌则得不偿失。所以,适可而止。

与疾病和平相处则有助于调整孩子的状态,转移孩子注意力,缓解他的不适感。“我们试试抚摸一下小肚子,安慰安慰它。小肚子,你觉得好点了吗? ”对于一个处在泛灵性阶段的孩子,把病痛部位当个好朋友一样看待,去安抚它,给它提供帮助,是缓解病痛不适感最切实可行的一种方式。“你发烧了。发烧让你感觉不舒服,妈妈理解。”语言的安抚,外加肌肤接触性安慰,细致的照料,这些都会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关注,为孩子提供支持,帮助他更好地面对疾病。

当然,即便孩子生病,某些基本的原则也不要随意破坏。原则也是带给孩子安全感的要素之一。把握好这个度,生病就会是一种成长。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