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景3:
家里来客人了,孩子不愿拿出自己的东西和他人分享。在幼儿园。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被孤立了。
行为表现:不给其他小朋友玩玩具、吃东西,小气。
策略
独生子女家庭,孩子自然而然“独享”,独享玩具、食物、电视节目,包括父母的爱。“4+2+1”模式的家庭结构很容易养成孩子自私、霸道的性格特点。家长的过分溺爱和纵容,常会使孩子变本加厉。
帮孩子建立“好东西要大家一起分享”的理念,需要从家长做起。家长有的时候要刻意地在孩子面前与周围的人一起分享食物,甚至让孩子帮助分发,然后对孩子的行为表示感谢和肯定,潜移默化地给孩子树立分享的榜样。
当孩子和伙伴在家里一起玩玩具,或者在游乐场排队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滑梯、荡秋千的时候,家长一定要对孩子分享的举动给予及时正面的评价,这样会让孩子体会到分享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分享的习惯。
在幼儿园,因为好朋友跟其他人一起玩,所以就不和人家做朋友了,这样的事情有时也会发生,导致的结果就是孩子的朋友越来越少。家长要让孩子体会到,不仅玩具可以带到幼儿园和同学一起分享,每个同学各自的好朋友也可以相互分享,这样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好朋友。
场景4:
不懂得和别人一起合作完成游戏任务,与人交往中不具备合作精神。
行为表现:独来独往,不合群,给别人捣乱。
策略
有的孩子不知道怎么合作,有的孩子不愿意与人合作,有的孩子看到别人合作得很好就会去搞破坏,这些都是不合作的表现。
合作的精神和能力是孩子今后面对社会生活时非常重要的品质。合作的意识从“相互帮助”开始。家长之间相互帮助的言语和举动会让孩子耳濡目染,此外安排孩子去做一些能力范围内的小事情,比如,拿份报纸,开门,丢垃圾。当孩子做这些事情时家长要记得说谢谢,并给予表扬。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组装玩具,让他递工具、拧螺丝,任务完成后,和孩子一起分享劳动的成果,体会合作之后的快乐。
安排孩子和其他小朋友玩一些带有合作性质的游戏,比如,拼图、“过家家”,在游戏中感悟分工合作,培养意识。引导孩子用“请”、“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你看这样好不好”、“让我们一起动动脑筋”之类的语言与伙伴进行交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