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社会是一种生活方式
创造和积累财富需要勤奋、机遇和智慧,而成功地支配财富则需要卓越的胸怀与品德。一个人对于财富的意义理解不同,支配财富的方式也就截然不同。越来越多的财富名人真实的事例告诉我们,财富的意义不在财富自身,而在于更好地回报社会。
罗女士带儿子去银行存压岁钱,路过一个广场的时候,广场上正在进行一个“慈善一日捐”活动,主办方通过这个主题的募捐,为洪水受灾地区募集救灾款。在张女士的鼓励下,儿子从压岁钱里拿出100元捐了出来。在银行排队的时候,儿子不解地问道:“妈妈,为什么我们的钱要捐给别人呢?今天我捐出去的100元钱,我要存好久才能攒起来呢!”
财商培养建议:
小孩在没有接受过正确的引导前,他会对属于自己的东西包括钱财在内非常敏感,让他们偶尔去做慈善捐助等活动会十分不情愿。但如果家长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培养,也会突然大方起来,从此在心里埋下慈善的种子。孩子的零花钱可以引导他们用于捐赠,然后由父母暗地补偿给子女。不过,通常小孩超过4岁以后的荣誉感,会促使孩子为了体现自我的成长而不接受父母的补偿。
培养孩子的慈善价值观,有一些比较典型的经验可以借鉴:
1.助邻敬老。这一条几乎是每个国家的人都十分注重的美德。给社区里的老人买菜、读报、整理庭院时,父母把孩子也带在身边。这样既可以拉近邻里间的距离,又能培养孩子帮助弱者、尊敬老人的品德。定期带着孩子到附近的养老院看望孤寡老人。父母的行动远比教科书上的说教更有感染力。
2.捐赠衣物与玩具。孩子们可以将自己曾经穿过的衣物和用过的玩具,在父母的指导下捐给当地的慈善机构或慈善商店。这样的捐赠父母最好让孩子自己做选择,让孩子学会整理自己的衣柜,列出清单,哪些要捐哪些还能穿,哪些玩具是要留作纪念的,哪些捐出去后能比自己留着玩更快乐。这种方式能让孩子们清楚自己有多少“财物”和应该怎样有序管理。
3.为食品银行烹饪食物。食品银行(FoodBank)起源于美国并很快在欧美国家盛行起来。美国的一些家庭出于对食品银行的感恩或是对穷人的怜悯之心,会用一些闲暇时光为食品银行烹饪食物。这也是发动孩子下厨的好点子。
当然,培养孩子慈善价值观的方式远远不止以上几种,让每个人都将慈善理财作为生活的一种必须支出,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将美好的生活品质与他人共享。
总而言之,父母对子女的理财教育,并非只是刻意的教导,言传之外更要注重身教,示范性教育通常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形成孩子的理财意识和理财风格。通过从小对孩子进行系统的“财商”家庭教育,日积月累,使孩子在成年后能够迅速适应商品社会扑面而来的财富要求。因此,早日灌输理财思想,尤其那些已是成功人士的父母,对从小养尊处优的子女更不可忽视财商的培养。毕竟让子女获得提升财富的能力,是一件以小搏大、受益终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