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给孩子“立规矩”,这事急不得

2016-02-22 16:06:38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家庭教育

既然对孩子来说,放牙刷只是游戏,那么他就不会刻意遵循玩伴(这里是家长)所强调的规则。这个阶段的孩子,“他的愉悦仍然在于发展他的技巧,执行他为自己订下的一些新玩法”。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放牙刷,只是在追求一种本能的愉悦,他可能对牙刷头很感兴趣,愿意一再尝试把它插到杯子里;也可能只是根据刷牙时的惯用手势,顺势方便地把牙刷头朝下放进了杯子里。

人,休闲装,T恤,技术,户外_485461239_Two adorable boys, lying on the grass_创意图片_Getty Images China

如果孩子已经进入第三阶段,作为家长,可能就需要意识到,孩子真正感兴趣的已经不是“放牙刷”,而是“放牙刷的规则”。进入第三阶段的孩子,玩打雪仗时,愿意花费很长时间来一起制定规则,怎样组队、如何攻击、区域分隔、违规者如何惩罚等等。皮亚杰认为:“儿童乐意玩这些复杂的游戏,就证明了儿童追求的目的,是这些规则本身。”换句话说,不是打雪仗带给孩子们乐趣,而是打雪仗的游戏规则,比如惩罚体系,带给孩子们乐趣。将事情放到成人身上或许就更容易理解了,当大人们沉迷于麻将、牌九中时,带给他们乐趣的,往往正是这些游戏背后的奖惩规则。回到放牙刷这件事,孩子或许正在尝试改变规则的乐趣,所以一再忽略爸爸的要求—他希望成为制定规则的参与者。

无论哪一种情况,那位苦恼的父亲都需要先做自我反思,在心态上回归对孩子的充分理解。孩子的心理发育过程,比身体发育过程复杂得多。父母如果不能准确地体察到孩子所处的心理发育阶段,就不免对孩子产生种种“非分”的要求。

我们当然要给孩子“立规矩”,但孩子的规则意识不能跳跃式地强求,而需要引导。正如成年人被蒙着眼睛带进漆黑的空房间里,会下意识地张开双臂,尝试碰触屋子的四壁—这是一种探索安全边界的本能,孩子也有这样的本能。父母可以顺应孩子所处的不同心理阶段,引导、鼓励孩子试探,并用自己具体的反应,让孩子感受到其行为的“边界”,帮助孩子慢慢明白哪些事情是被赞赏鼓励的,哪些事情是不受欢迎的。

当孩子们“不好好吃饭”“不好好刷牙”“不好好拉臭臭”时,父母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给孩子“立规矩”真的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也无法急于求成的事。孩子的心理成长,有他自己的规律,父母是规律的体察和学习者,而不是规律的制定者。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