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们在孩子的眼中曾经是无所不能的神,并非我们强大,而是那时的他们太弱小,一切的一切都有赖于我们。但是,终于有一天,孩子会长大,他的世界变大,他的眼界开阔,他的思想渐渐成熟,此时,他会发现,父母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而是一个平凡的人。甚至,父母会让他们失望。
我第一次从孩子那里感受到,身为家长终有一天会走下“神坛”的冲击,是在孩子上幼儿园的时候。
当时我们住在一间30余平米的筒子楼里,向往有朝一日能拥有一套有书房和阳台的大房子。
那天在晚饭桌上,我们谈起附近一个新开的楼盘,感慨飞涨的房价与不涨的工资之间的差距。女儿突然在一边幽幽地说:“你们是不是不行啊?”
“什么意思?”我问女儿。
“为什么别人的爸爸妈妈可以买房子,可是你们却买不起呢?”女儿说。
我愣住了,虽然女儿才四五岁,可她通过我们的语言、表情以及谈话内容看出了我们的焦虑,从而有了自己的猜测与担心。
我和她爸爸都是通过考大学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城一代”,我们在这个城市读书、就业,真的是零起点,一切都要靠自己,这个过程很艰辛,但也令人自豪。可是现在,当我们谈论遇到的困难时,却没有及时地向孩子传递自己的信心和自豪,所以,孩子才有了这样的担心。
于是,我告诉女儿,我们并不是买不起房子,我和爸爸都在努力工作,我们只是在等待最好的时机,买一套最适合自己的房子。
女儿点点头。
那天,她的那句话,还有她那若有所思的样子,我一直记在心里。在她幼小的心灵里,自己的父母和别人的父母在买房这件事上有了差别。
虽然佛教以及很多生活智慧都提倡我们要去除比较心,但是,比较心却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对此我们不能否认。通常是我们做家长的习惯于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其实,别忘了,我们的孩子也会把我们和别的父母进行比较。
作为一个孩子,和别人父母接触的机会并不多,多少会在平时和同学的谈天说地中不经意地聊到各自的父母,他们的职业、收入、爱好、素养等等。这些来自于不同父母的信息,其实就建构了孩子们心目中对于父母的参照系统,也许他们并不是刻意地要将自己的父母和别人加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