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爱孩子,请给他“花”的养育

2016-02-19 14:22:29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故事 儿童教育方法

爱的管理:叩开孩子的心扉

“爱”是个多么无私的字眼!但凡提及它,为人父母总能历数付出的点点滴滴:上班下班,起早贪黑,鞠躬尽瘁,无怨无悔……一幕幕记起来、记不起来的情节,着实耗费了太多的精力。然而,尽其所能让孩子吃饱穿暖算得上最好的养育了吗?衣食住行的丰厚保障能否担当起“爱”的全部?答案自是否定的。孩子的成长不是一朝一夕,在其身心综合发展的漫长过程里,除却物力的支撑,父母用心陪护至关重要。比方他的依赖、信任抑或抵触、排斥;他钟爱开朗地笑,还是时常羞赧地躲避?对于孩子而言,天赋的秉性与后天的打磨共同构建着他们的未来,成长路途上这些细微的变化不容小觑。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在三岁左右已经拥有自我意识的萌芽,但年龄尚小,语言表达和行动能力比较欠缺,即使面对父母“蛮不讲理”的管教最多也就哭哭闹闹,一觉醒来便烟消云散了,“小孩子没有隔夜仇”大致如此吧。到了六七岁,特别是进入到学校,孩子在新环境中接触到家人以外的诸位老师和同学,情感反应的社会性将进一步增强,周围人的态度表现可以直接影响他的情绪变化。此时孩子越发渴求得到自己心目中的权威人士,譬如班主任、班干部等的注意,他盼望建立彼此重视且相互欢喜的心理感应;当然,倘若事与愿违,内心的“小魔咒”也会“教唆”出生气、破坏、嘲笑、撒谎等令人瞠目结舌的不良言行哟。

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所谓“拨开迷雾见太阳”,靠的是父母的爱心和细心。父母要“察言观色”,巧妙探索孩子某种行为背后特定的心理状态,尤其对待性格腼腆、不爱说话的孩子,父母一定要摆好心态,耐住性子,放低身段,管住脾气。孩子因为偶犯小错而紧张焦虑时,父母不妨摸摸他的头,亲亲他的脸,和颜悦色地引导一番,让他立刻意识到大人的立场始终跟他同步,原来父母是理解他、关爱他的;哪怕再次犯错,父母也不要硬生生去强调自己的责备和表达不满,要知道孩子打小建立着一定的道德准则,六七岁的孩子游离在“自我矫正”和“屡教不改”之间,“屡错屡犯”不过是最真实的感性使然罢了;当然,如果孩子的举动是过分的,父母则需要讲明个中利害关系,同时留给孩子充分的思维缓冲,允许他自我辩解和反思,帮助实现进一步的自我反省和约束,从而锻造出生活的原则性——这也是为人父母的责任所在。

梦的修正:尊重孩子的情感

曾几何时,“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成了天下父母缔造神童的至理名言。尽管“尊重孩子”的口号喊了许久,尽管素质教育改革一再倡导着“减负轻装”,却依然阻挡不住越来越多的父母“说一套,做一套”:作文班、奥数班把美好的童年排得满满当当;连绘画、钢琴这些本能修身养性的情趣也被大人挖空心思弄得走了味。不可否认,当今社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对个人的文化修养和知识储备有了相应更高的要求,从这个角度分析,“虎妈虎爸”的“拼”也真真算得上良苦用心啦。“以偏概全”地掌控了孩子的当下,能够如愿以偿地把握到孩子的未来吗?应该知道,孩子的喜好与生俱来,兴趣必须逐步培养。父母要在发现孩子天赋的基础上予以正确地挖掘,“逆流而上”“拔苗助长”的做法只怕扼杀了天性与灵性,最终荒废了成长的时光吧。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