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儿童发热怎样使用退热剂?

2016-02-17 13:31:04 出处:乖乖网 标签: 新生儿发热 宝宝发热 宝宝发热怎么办 小孩感冒发热

5 退热剂虽为常用药,但这些药物都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目前儿科常用的退热剂为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布洛芬、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消炎痛)以及上述药物的混合制剂。前两种是首选使用的,后两种在特殊病症中可以使用(如川崎病、风湿类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

所见到的不良反应常为胃肠道的刺激症状。小儿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等。适当进食后再服药,可减轻这些不良现象。少数小儿服用退热剂后还会出现皮疹等过敏反应或眩晕、幻觉、视力模糊等神经精神异常症状。一旦出现皮肤过敏或神经症状,应立即停药,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6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倡的小儿退热药是以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为主。后者作用时间比较长,两者交替使用可以减少用药次数,效果更好。在给孩子使用退热药之前,要先看清楚其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4小时一次,每次15毫克/公斤体重。布洛芬的日常最大用量为每6小时1次,每次10毫克/公斤体重。如果孩子吃了退热药以后,体温很快又升到38.5℃以上,怎么办呢?若两次发热时间间隔不到2小时,可以吃另一种成分的退热药。这样可以减少每种药物24小时内使用的次数,还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7 退热剂的应用剂量与小儿的年龄及体重有关,与发热的程度无关。不可盲目增加剂量,服用过量的退热剂,可引起小儿大量出汗、体温快速下降,出现虚脱,甚至惊厥,对孩子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含有同一成分的退热药不要同时应用。

8 为了避免退热剂引起的不良反应,药物说明书上都特意说明1天内使用退热剂不应超过4次。要想减少应用退热剂的次数,又能获得满意的退热效果,在服用退热剂的同时辅以物理降温疗法相当重要。在此还要特别提醒家长,只有退热剂是正确、有效的退热药物。至于其他药物,如地塞米松等激素制剂,虽能取得退热的效果,但对婴儿原发病的治疗相当不利。激素类药物,只有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才可应用。

对于宝宝来说,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很多,只有找到病因,才能更好地治疗。建议家长,宝宝发热时,最好不要未经医生诊断就擅自给宝宝服用退热药,这样很可能会掩盖一些原发病的症状。

退热药不是万能药,并非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热一用退热药后体温会从高热降至正常,而且就不再升高。退热药的作用只是临时降温而已,而且也不可能完全降至正常。有些父母把退热药和其他药一样用,不论体温的高低,每4小时即服用1次。有时体温不太高也服用退热药,这种做法是不妥的。退热药只是临时性用药,没有必要定时服用。

3个月以内的婴儿,特别是新生儿,不宜盲目服用退热药,因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新生儿的汗腺尚不发达,退热药起不到多大作用,有时反而会引起虚脱。对于3个月以下的婴儿,最好只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宝宝发热服药,一定要遵循医生的指导。

高热会给小儿带来许多不良影响,适当应用退热剂可降低发热小儿的体内代谢率,增加患儿的舒适度,避免高热惊厥的发生,并有利于原发病的治疗。若家长还未掌握退热剂应用的原则,最好请教儿科医师,一定不要盲目使用。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