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父母陪伴缺失,当心宝宝患上恋物癖

2016-01-29 11:55:39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护理 儿童护理

恋物癖,第一次正视这个词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期间,蕾的女儿婷婷突然“哇”的哭起来,原来是吃饭时她的“宝贝”被蕾拿开了。被婷婷视为宝贝的不是什么新奇玩具,而是一个已经泛黄的白色小枕头。“睡觉抱着就算了,吃饭也要抱着,她连去幼儿园都非要把枕头拿着!”蕾被女儿气得直抱怨。一时,我们大伙儿劝妈的劝妈,哄女儿的哄女儿,不知谁冷不丁地冒出一句“是不是有点恋物癖呀!”……这个只在一些电视剧里听过的词居然被用到这个3岁大孩子身上,终于,蕾被我们的谈论弄得不淡定,决定要带女儿看看医生。看看婷婷那个反应,难道真“恋物癖”恋上那个枕头啦?到底是心理问题还是什么呢? 

不得不承认,我和许多人一样,当妈以后变得玻璃心起来,一见到其他孩子有个什么病啊症的,总想搞清楚个究竟,生怕万一自己宝宝也出现状况而因为自己的无知而被忽视了。之后几天里,我时不时回忆提子平时的举动,想知道她是否也有“恋物”的倾向。好在蕾的群发短信让神经质的我恢复了正常,我也客观地认识了婷婷身上表现出的所谓“恋物癖”。

恋物行为不等于恋物癖

婷婷对小枕头的这种依恋行为,其实是大多发生在6个月~3岁宝宝身上的一种恋物行为,它并不同于我们平常理解的恋物癖,恋物行为的源头是宝宝在亲子依恋中缺乏安全感。亲子依恋是婴幼儿时期很重要的心理需求,它的表现之一,就是对皮肤和身体接触的需要。例如宝宝在吃奶时爱摸妈妈的乳房或抓住妈妈的手指,那是因为舒适的身体接触中,宝宝会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放松。一旦宝宝的生理需要、安全和依恋的需要无法得到满足,就会导致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物品,以这些特定物品作为妈妈的象征或替代品,从中获得安慰。久而久之那件物品就成了孩子的“安全物”,一旦将物品拿走,孩子就会因缺乏安全感而哭闹或焦躁不安。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