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蜂事件,公子通目击了王后的丫鬟安排放置蜂巢的整个过程,回到府内,把自己的所见、所想跟娘亲樊长使说了。胆小怕事的樊少使顿时犹豫了,要不要把此事告诉大王,后来想想,在这个宫中,她势单力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何况这些事跟宫中的王后有关联,王后可不是能轻易得罪的,所以就叮嘱公子通不要出去声张此事。虽说此事公子通不是直接受害人,但若樊长使当时就能声张正义,她和她儿子也不至于落到那般下场。
赢荡有了他娘的袒护,在宫里野蛮霸道,更是多次欺负公子通,这两兄弟早已结下梁子。因多年积下的愤怒,一天,嬴荡将公子通强行带回太子殿中,百般折磨,故意羞辱,并称要封他做“如厕君”。公子通遍体鳞伤回到家中,樊长使还是一贯的态度:忍。说实话,我在看到这一幕的时候,砸电视机的心都有了,这样的娘亲,太让孩子无助了。
公子通满腹委屈、愤恨,他实在想不通,同为大王的儿子,为何他却要受到如此的羞辱?自己三番五次在外受到欺负,回到家中,母亲却不能替他讨回公道,还一味地要他忍让。最后,他决定以死明志,以上吊自杀来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樊长使才是真凶
母亲若不能为孩儿遮风挡雨,那还叫什么母亲?公子通自裁,虽说是因为遭到嬴荡的羞辱,但究其根本,是因为其母亲的懦弱让他感到了绝望。樊长使一生委曲求全,出发点是爱子心切,但也正是这样懦弱、胆小的性格,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女本柔弱,为母则刚,樊长使当妈都那么多年了,为何就刚不起来呢?
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很多男孩子的信念、毅力和坚强就是在父母的言行中潜移默化,慢慢塑造起来的。作为父母,在孩子受到欺负时,给予的应对建议十分重要。樊长使那样一味退让,只会让孩子委屈。公子通若不是往日委屈太深,他又何尝愿意将死作为解脱呢?
孩子被欺负,千万莫学樊长使
孩子被欺负,要不要打回去是许多家长纠结的问题。还手吧,似乎与传统的与人为善的理念冲突;不还手吧,这欺负,有了第一次还会有第二次,源源不断,就像嬴荡那臭小子那样。
依我看,孩子受了欺负,就应该让孩子打回去,该出手时就得要出手。所谓事不过三,第一次,跟对方发出警告;第二次,自卫反击;第三次,打回去,狠狠地打,往死里打。
其实,往死里打也就一句气话,谁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被欺负后还背上一个杀人的罪名。我想说的是,让孩子打回去,这种立意本身并没有错,让欺负者尝尝被欺负的滋味,他就会收敛自己的行为。有些人提倡不要“怨怨相报”,这并不对。欺负人者只有尝到了被欺负的滋味,才是对他的最好教育。否则,国家何必要对罪犯设立监狱?
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当妈的不可能时时刻刻都陪在他身边保护他,我们只有教会他与人相处的方法,才会让他成长,才会让他自己解决遇到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