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来,我都会利用“开放式的问题”来问孩子!像是:你们今天上二胡课,老师带你们练了什么曲子?你上次不是说今天老师会请你讲故事吗?结果你讲什么内容呢?用这样的句型,孩子在回答前需要思考、或者是在心中回顾今天发生的事情。
这样如果她心中有一些问题、或者在学校发生什么样“特别的事情”,她也比较容易想起来,告诉父母!接着,创造一个“没有批评、开放、接纳”的氛围和场景!有时候,孩子从学校回来的情绪,不一定都是开心的,有时候可能是跟同学吵架、或是做错事情被老师责骂。当爸妈的切记不要马上从聆听者的角色,转成“法官”,建议先聆听,寻求内在对孩子的了解,体会孩子的感受。
在倾听并深切的感受孩子的感觉之后,询问孩子,下次再遇到跟同学冲突时,有没有“当事情再发生时可以做的事?例如:再一次好好沟通、请老师帮忙协调?”一起跟孩子脑力激荡,孩子年纪还小,她们能够创造出来的选项也有限,我们可以引导她们,想出双赢的模式。
或者是在孩子已经吐清她内在的不舒服后,可以冷静思考时,再问她:“你觉得老师为什么要指正你?我知道你可能觉得有些难过,但是你觉得老师的出发点是什么?你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或者是有没有妈妈可以帮助你的地方呢?”
当然,孩子在学校如果有些问题累积的比较久,需要时间一点一点慢慢的开导,这样的问题日后我们再谈,但很多时候是孩子说出来了,他内在的情绪找到出口了,其实她就好多了!
最后,可以创造一些生活的小仪式,像是睡觉前说故事,每个孩子个别讲悄悄话,或是晚餐的饭桌上分享“最值得纪念的事情”,例如:最快乐的事情、最好笑的事情、最难过的事情、最想要爸妈知道的事情……
用这种生活的小仪式当契机,爸妈自己也敞开心胸,说说生活上有趣的、好笑的、想要跟孩子分享的事情,也让孩子有机会、有场合分享他们内心的秘密,经过这样的家庭团聚,一起凝聚爱、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