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校园欺凌”频发,老师可以做什么?

2015-10-02 17:14:39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护理 校园暴力

2.维持关系课程

首先引入主题。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同伴相处过程中,双方怎样才能维持良好的关系”。

然后虚拟情境。

给学生提供维持关系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情境。

例如,“你回家路上和同学小林聊得高兴,就把小学时的糗事和他说了,还告诉他不要告诉别人,他答应了。结果第二天,你就听见他在和别人说这件事(关于信任的问题)”;“你们四个朋友一直玩得挺好,一天A和B吵架了,A就跟你和C说不要理B,B也和你们说A不好,要是你们还和A玩,B就不和你们玩了(群体交往中的问题)”。

接下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讨论和练习。其余的选择积极社交目标、评估任务环境、产生和筛选策略、练习策略等步骤都与建立关系课程相同,最后布置一系列练习实践作业。

3.冲突解决课程

该课程具体包括了解他人的想法、了解他人的感受、了解他人产生想法和感受的原因、换位思考、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冲突的办法、评出公认的最合理有效的冲突解决方法六个步骤。

课程首先通过“最佳配图”进行热身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对同一件事情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产生不同的感受与立场,由此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伤害彼此的前提下合理解决冲突”。

接下来向学生展示2~3个冲突情境。例如,“你跟一个朋友一起聊天,她说喜欢明星××,你认为××很一般,为此你们争论起来”。然后引导学生确立积极的社交目标,接着使用“同伴冲突解决六步法”进行细致解析,得到合理有效的冲突解决办法,并加以练习。最后布置课后实践作业。

经过10个星期的课程,实验班学生在干预后和干预两周后的同伴关系水平都显著高于对照班和空白班的学生,说明干预课程确实能够改善学生的同伴关系。而同伴关系得到改善后,学生的欺负行为大大减少了。

诚然,通过改善同伴关系减少欺负行为的同时,还应该在学校强化反对欺负的文化和加强防范欺负的措施。

例如,挪威于1983年就开始的一项干预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活动包括以下内容:给班主任老师颁发一本32页的学校人员指导手册,提供了阻止欺负的详细建议;一本4页的折叠小册子,给家长提供了一些与欺负和被欺负有关的信息和建议;一盒25分钟的录像带,其中表现了两个欺负儿童一天的生活片段,由两个学生演员扮演,一个是10岁的男孩,一个是14岁的女孩。随后教师组织学生在课堂讨论两个欺负者的行为;干预前后对学生各做一个简短的调查,以确定他们的欺负或被欺负的情况。

通过干预,学生从老师和同伴那里寻求帮助的愿望增加了,学校形成反欺负的风气,老师、家长、学生都了解了防范欺负和被欺负的策略,特别是被欺负者增强了信心,有了同伴的支持。

编后语

北京凝爱儿童教育咨询中心心理咨询余伟在谈到校园欺凌的问题时谈到:“如果我们从十岁开始刑拘,就得修更多的监狱,有修监狱的钱,那何不用来增强孩子的教育,家庭教育,教会孩子这样的事件如何避免,如何处理和解决?若是直接关到监狱里,是下下策。”

类似校园的阴暗面频繁出现,对施暴者要有必要的惩罚,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暴力是一种恶劣的行为,但同时,作为成年人更要思考,这些孩子的行为来源究竟是什么,在处理矛盾和愤怒时,他们除了暴力,还能不能做出别的选择。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很有可能会遇到与暴力冲突有关的挫折,遇到这种事情的时候该如何解决,这是教育需要做的,而教育,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