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儿童用药7大误区,你了解多少?

2015-09-20 15:01:14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护理 儿童护理

误区四:用药原则颠倒

按世卫组织推荐的用药原则,应该为“能外用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可肌肉注射不静脉输液”。但家长有时会颠倒“用药原则”,如孩子得了湿疹,会找些中药给孩子服用;孩子感冒、支气管炎,不选择口服药物,而要求医生输液,认为“吊水”好得快。

儿童用药7大误区,你了解多少?

危害:增加了用药安全隐患,毕竟肌肉注射和静脉给药不良反应更多。

纠正:外用、口服、注射、静脉输液是给药的四种常见方式,无论从安全性还是从便捷性来说,都是外用>口服>注射>静脉输液,而疗效上未必外用就比口服差、口服就比静脉给药差。

严格来说,静脉输液是个“小手术”,是侵入性、有创伤性的给药方式,可能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轻者引发皮疹、头晕等过敏反应,严重者可导致心脏疾病发作等危险。在美国,只有急症、重症才会输液。

误区五:不敢用抗生素

近年来国家开始对“滥用抗生素”进行整顿,媒体也大量宣传抗生素滥用的危害,使得不少家长对其产生畏惧心理。即使医生给孩子开了抗生素,家长还是会怀疑,怕服用后会对孩子有伤害,而不愿给孩子用药。

危害:如果确诊为细菌感染但却拒绝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延误病情。

纠正:诚然,有一些抗生素,如左氧氟沙星,对儿童毒性较大,说明书也规定儿童禁用。但有一些抗生素,如青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肟等,在诊断为细菌感染并做过皮试不会过敏的前提下,是可以用于婴幼儿甚至新生儿的。若孩子确诊为细菌感染,而家长仍拒绝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延误孩子的病情,使病情加重。

误区六:不足量使用抗生素

很多家长在给宝宝使用抗生素的时候自行减量,或者“见好就收”:孩子病情有了好转就立即减量或者停药,认为这样可以减少药物对宝宝的毒副作用,同时也节约资源,剩下的抗生素还可以备用。

危害:抗生素使用不足量,不但治不好病,即便已经好转的病情也可能因为残余细菌作怪而反弹;而且不足量使用抗生素可能导致细菌耐药。

纠正: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和量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用足疗程。比如一般上呼吸道感染,抗生素需要在症状消失后再服用3~4天巩固。如果过早减量或停药,会导致细菌对抗生素产生耐药可能。卫生部2004年颁发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规定,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特殊情况如败血症、结核病等需要更长疗程。

误区七:无指征或过量使用抗生素

也有些家长不拒绝使用抗生素,一旦孩子发烧、咳嗽了,就自行给孩子使用抗生素;更有些家长认为抗生素剂量越大,效果越好,在给宝宝用药时自行加大剂量,“重拳出击”。

危害:孩子的器官发育不成熟,滥用抗生素,可能破坏自身免疫力、加重肝脏负担,甚至产生毒性。

纠正:抗生素应用必须要有严格的适应征,专业说法就是: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生素。但诊断需要专业的儿科医生根据相关辅助检查综合判断,因此家长自行使用抗生素是错误的。须知,一般的上呼吸道感染,约90%为病毒感染,抗生素是无效的。如果医生诊断为细菌感染,也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千万不可过量。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