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孩子的是“果”,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因”

2015-09-18 15:07:57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故事 儿童教育方法

平常我和儿子是没大没小,母子间也时常开玩笑。知子莫如父,断定儿子不会自杀的老公说:“这事不能就这么过了,咱得借着这个机会,好好教训他。”

孩子的是“果”,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因”

眼看到了放学时间,老公按我们商定的“计划”接孩子,而我却去了同学开的诊所“装病”。老公一见面就气呼呼地将“遗书”扔了过去。儿子大囧:“我闹着玩的,你们当真啦?”这小兔崽子真是为了吓唬我们。

听闻他娘见到遗书就心脏病发作,差点去见了阎王老子,儿子哭哭啼啼要去看我。儿子进门前,得到老公电话短信通知的我立刻躺在病床上。儿子一见我那样子,大哭抱住了我:“妈妈,我错了!我错了!”

心里窃喜不已,面上却不露声色,歪着头左哼唧右哼唧就是不睁眼。儿子以为老娘真的病入膏肓了,哭得愈发厉害。戏演到这样的程度,我那同学开口了:“你妈已经脱离危险了,这是抢救及时,否则,你就真没妈了!”

儿子咬着嘴唇,低下头,眼泪吧嗒吧嗒往下掉。眼见教训儿子的目的达到,我的“病”也好了。回家路上,儿子紧紧拉着我的手:“妈妈,你可吓死我了……”顿了顿,他突然问,“妈妈,你不会是为了教训我装病吧?”

这后面一句话,瞬间让我僵住。儿子则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坏笑道:“哼哼,真是有其母必有其子啊!”他说出这句话后,我突然觉得:儿子之所以写“遗书”,其实和我也脱不了干系。

用现在很流行的一句话就叫“No zuo no die”(不作不死)。想到这里,周末我带着儿子去了一趟我做志愿者的临终关怀医院,看着那些病入膏肓的老人,我对儿子说:“孩子,生命很重要,每个人都只能来这世界一次。所以,即使是玩笑,也不能随便开。”儿子眼眶湿润,使劲地点头。我还向他道歉,为这次的装病吓人,为曾经遇到工作上的麻烦或和他爸爸闹矛盾后就嚷嚷着“想死”,我跟他保证,再也不开这种玩笑了。

儿子伸出小手指和我拉钩:“妈妈,我们约定,从现在起,再也不把生命当玩笑。从现在起,我们娘俩儿比赛,看谁活得带劲儿好不好?”我点头,和他做了这辈子第一个也是最庄严的约定。

是的,孩子的任何表现都只是“果”,父母的教养方式才是“因”。当孩子有了某种父母不能接受的行为时,如果我们只是想着如何整治孩子,而不是去洞悉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和动机、关注孩子内在的感受和需求,那么,孩子可能会成为比你更糟糕的人。所幸,儿子的这一封“遗书”,彻底让我警醒,并知道接下来如何做好他人生路上的一面镜子!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