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喜欢赞美,听不得丝毫意见;外表高傲,内心脆弱,敏感多疑;只能成功,无法承受失败!到底是什么催生了这些易碎的“蛋壳孩子”,如何让孩子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远离“蛋壳心理”?
体验家庭:
妈妈:吴晓雯 34岁 派出所户籍民警
女儿:孙佳妮 5岁 幼儿园大班小朋友
体验前情
整整30分钟了,妮妮在幼儿园门口保持号啕大哭的状态。为了一件芝麻粒大小的事,妮妮拒绝再上幼儿园,我为此已经整整努力了一周时间。
起因是一张小小的贴画。老师通常会给表现好的孩子发贴画,当作一种精神鼓励,而那天妮妮得到了老师的表扬,发贴画发到她时恰好发完了,就没给她,但承诺明天买了新的再给妮妮。妮妮很不乐意,回到家就大哭一场,还把老师以前发给她的贴画全剪碎了,并扬言再也不去幼儿园了!
也许一张贴画对孩子意味着鼓励和肯定,但是妮妮的表现也太极端了。妮妮很在乎别人对她的看法,我和她爸爸说话时,她会突然问:“爸爸妈妈是不是在说我的坏话?”和小朋友一起玩也只能她占主动,听不了任何批评的声音,稍不顺心就号啕大哭……
“这是典型的‘蛋壳心理’。”听了我的叙述,心理咨询师方舟老师告诉我,“呵护过度,溺爱纵容,一味赞美,让哭成为她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蛋壳孩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由家长一手打造的……”
方舟老师的话警醒了我,我只是一味埋怨孩子的小心眼和倔脾气,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她这样的行为根源在哪里;我只是强迫她去幼儿园,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如何去化解她心里的疙瘩。在方舟老师的建议下,我决心做好这个体验-把温室中的孩子推出门外,让她直面“寒冬”,遭遇适度的挫折和困难。
2月18日 周二
5到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蛋壳心理”的危险时段。方舟老师告诉我:“很多家长觉得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宝,所以尽情地去赞美、疼爱、呵护和纵容,而这种无标准、无区别的‘肯定’,会让孩子失去判断的标尺,在成长的过程中容易养成任性、霸道、对批评敏感的性格特征。”
一语惊醒梦中人,我和老公信奉赏识教育,看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我们全家都会无限夸大地赞美。孩子的敏感、脆弱、任性看来和我们的“赏识教育”过度有很大关系。所以我首先要做的是对她“适度批评”。
今天,我就遇到了一个批评她的机会:吃晚饭时,她不想喝粥,吃了两口就放到一边。平时遇到这种情况我们都是一勺一勺喂她,吃不完的,我和老公就把剩下的吃掉。可今天我就是不管她,收拾完碗筷后问她:“妮妮,你的粥没喝完怎么办?”
“不想吃了,你们吃吧!”“可爸爸妈妈也不想吃剩饭!”
“那就倒掉呗!”她一副无所谓的样子,拿着小碗把粥倒在垃圾桶。
晚上,我没有给她讲什么“粒粒皆辛苦”的大道理,而是把她拉到电脑边,给她看非洲难民饿得皮包骨头的图片,那些极具震撼力的照片给了妮妮很大的冲击。“他们和你差不多大,天天吃不饱,而咱们却把好好的粮食倒掉,多可惜啊!”妮妮听我这样说,当时就大哭起来。按照心理咨询师的指导,遇到她哭的时候,家长要平静地走开,让她明白“哭”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达到目的。
她哭了一阵,看没人搭理她,就跑到卧室继续哭,我就去洗手间洗漱,她又拍着门哭,过了一会儿她不哭了,趴在沙发上睡着了。看着她挂泪的小脸,我其实挺心疼的,可为了她不再脆弱,我必须达到方舟老师提出的“适度批评,无视哭闹”的起步要求。
2月19日 周三
今天给妮妮专门设计了一个叫“认知缺点”的体验。
“我们今天玩一个游戏吧,模拟课堂,每个小朋友都上台说说自己的缺点是什么?首先,请爸爸小朋友先说!”
提前和我沟通好的老公,模仿着小朋友的声音:“我爱熬夜看电视、我爱喝酒、爱吃烧烤,还有我不够勤快,家务活干得少,这些都是我的缺点。”妮妮高兴得直蹦,“爸爸的缺点可真多!”接着,我也说了自己的缺点,做事急躁、不够认真,不爱吃蔬菜等等。轮到妮妮,小家伙吭哧了半天,终于说出来,“妮妮爱吃糖,吃糖容易牙疼,这是我的缺点,但是小朋友都爱吃糖,这也不算是啥大缺点呀!”
“妮妮说得对,但是除了爱吃糖,妮妮还爱哭,还不愿意上幼儿园,不爱听批评,这些都是妮妮的缺点呀。”听我这样说,她的脸色都变了,眼泪直打转,“妮妮的缺点必须是最少的,妈妈还要再多说自己几个缺点!”她就是这样,处处都要占优势,“妈妈的缺点还有很多呢,妮妮虽然有很多优点,可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这世界上没有只有优点的人,大家都有缺点。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改正呀!”妮妮在我大话西游唐僧式的说教中,终于不情愿地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