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肥胖低龄化一定要警惕

2015-09-16 13:55:18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宝宝胖怎么办 儿童肥胖

日前,《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发布,引起全国人民广泛关注,此报告由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国家癌症中心近年来监测、调查的最新数据,结合国家统计局等部门的人口基础数据,综合采用多中心、多来源数据系统评估、复杂加权和荟萃分析等研究办法编写而成,直观反映了十年间我国居民营养和慢性病状况的变化,对国民膳食与营养方向,具有权威方向指引作用。

肥胖低龄化一定要警惕

详细研读报告后,笔者注意到一个指标,虽然不起眼,但非常值得警惕,6~17岁儿童肥胖率,2002年是2.1%,2012年是6.4%,翻了一番多,是所有指标里变化度最大的。更关键的是,这个年龄段,说小了关乎每个家庭幸福满意度,说大了关乎祖国的未来,肥胖低龄化,远远不止小胖子看上去喜感那么无伤大雅,而是实实在在的疾病前期状态,影响深远,后果严重。 

儿童青少年肥胖现状 

某课题组研究发现,北京市7~17岁儿童重度肥胖的比率分别从2004年1.86%上升至2013年的4.17%,年增长率为0.26%;肥胖人群中重度肥胖的比例从2004年的18.92%上升至2013年的25.15%。 

也有数据显示,广州每5个学龄儿童中就有一个是超重或肥胖儿童。据英国伯明翰大学公共卫生与流行病学博士后李白介绍,中国7~18岁青少年中,超重或肥胖者有3000万人。上海学龄男童的超重、肥胖率达49%,女童也有30%。但是在大多数国人眼中,肥胖只关乎形象问题,大多数家长甚至连部分医务人员都没有认识到肥胖其实是一种病态。 

那么,用什么标准判断儿童是否肥胖?推荐身体质量指数(BMI),BMI的计算方法是体重(公斤)除以身高(米)的平方。目前基于BMI判定儿童超体质量、肥胖的标准主要有美国CDC标准、WGOC标准、WHO/NCHS标准等。 

WGOC标准是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working group on obesity of China,WGOC)根据中国儿童青少年自身的遗传特点及生活背景所制定的“中国学龄儿童超体质量、肥胖BMI筛查分类参考标准”,能够客观评价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现状及长期变化。 

对照这个标准,各位家长可以算一下,自己的孩子体重是正常、超重还是肥胖了呢?如果已经跻身肥胖界,那么必须警惕了。 

儿童青少年肥胖的危险性 

目前的研究认为,儿童青少年肥胖最可怕的后果应该是导致成年疾病先期,具体可表现为: 

一、糖尿病。 

在过去十年中,儿童2型糖尿病出现了令人担忧的增长,建议所有超重的或至少有两项高风险因素的儿童应当在10岁或青春期开始2型糖尿病相关检查,其后每2年进行一次。高风险因素包括一级或二级亲属的2型糖尿病家庭史、属于一定种族人群或具有胰岛素抵抗征兆(高血压、血脂异常、黑棘皮病或多囊卵巢综合症)。 

二、代谢综合症(MS)。 

肥胖成年人的代谢变化被总结为MS。甘油三酯在110mg/dl或1.2mmol/l及以上为异常,HDL40以上即为异常,腰围在90%及以上为异常,血压也同样在90%及以上为异常。严重肥胖儿童的MS风险接近50%,风险随BMI增加而增长。 

三、雄性激素过多症。 

青少年女孩,中心性或腹部脂肪过量与雄性激素过多有关。肥胖的女性青少年胰岛素抵抗与腹部脂肪高度相关。肥胖和过度肥胖会使青少年女孩处于月经紊乱和早期多囊卵巢综合症的高风险之中。 

四、心血管疾病。 

肥胖引起各种心脏结构变化和血液动力的改变。过多的脂肪堆积导致血量和心脏输出量增加。睡眠呼吸暂停和与肥胖有关的肺通气不足可能产生肺动脉高血压。在病态肥胖症中,这些异常可能导致心脏病。儿童肥胖是儿科高血压的首要病因。 

五、呼吸问题。 

哮喘与超重和肥胖之间的关系存在争论。哮喘与肥胖之间的表面关系可表述为二者发生率的增长成正比。肥胖儿童出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可能性为正常体重者的4~6倍。 

六、内脏疾病。 

肥胖个体可能有右上部位疼痛、腹部不适、虚弱、疲劳。有时可能出现肝肿大和肝脏疾病的皮肤特征,例如手掌红疹、血管蜘蛛痣、肌肉消瘦、黄疸、肝性脑病。肥胖、MS和高胰岛素血症或迅速的过多减体重,是出现胆结石的重要风险因素,在腹部持久性疼痛的肥胖青少年的鉴别诊断中,应当考虑到胆囊疾病。 

七、整形外科问题。 

超重儿童易于出现骨畸形。过大的体重可能引起生长板的损伤,导致股骨骺滑脱、膝外翻、胫骨内翻、髌骨疼痛、扁平足、脊椎前移、脊柱侧凸和骨性关节炎。 

八、皮肤病问题。 

年幼肥胖儿童常见黑棘皮病,表现为颈后表面、腋下、体褶和关节部位出现色素沉淀过度、过度角化和柔软斑块。其他的皮肤问题包括皮赘和毛发角化病。 

九、神经学问题。 

肥胖与特发性颅内高血压或假脑瘤有关,表现为头疼、视力异常、耳鸣和第六神经局部麻痹。随BMI的增加颅内高血压发生率可增长到15倍。 

十、性早熟。 

有些营养学、内分泌学专家认为儿童肥胖与性早熟可能存在关联。我国卫生部在2010年颁布的《儿童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中定义了性早熟的标准,即女孩8岁、男孩9岁以前呈现第二性征称为性早熟。我国内地女童在8岁时乳房发育到第二期的比例,从十年前的0.5%到现今的5%,也呈现着快速增长趋势。 

作为性成熟中枢的下丘脑发育早晚与遗传、营养、生长、应激、物理活动及疾病等因素有关,其中,营养状况被公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性早熟儿童大多同时存在营养过剩。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