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方观点:学国学比学英语更重要
先学做人后学做事
“中国有句老话,叫‘先学做人,后学做事’,但现在,有些家长似乎有些本末倒置。”国学爱好者王建欢说。他认为,国学实际上指的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给孩子讲国学,其实就是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行为处事的准则。“而英语、数学等等,其实算是一种额外的技能,是做事的本领。做人做事,父母都该教,但却应当有先后。”应当如何对待父母;哪些事是应该做的,哪些事是不该做的;做错了事该怎么办;怎么样与人相处;遇到困难了该怎么办……这些问题在王建欢眼里,都是家长理所应当教给孩子的。“有人会觉得这么小的孩子学《弟子规》等等古文有点勉强,我倒觉得,让孩子懂得这些道理该趁早。”
孔子学堂的负责人孔自强,他是孔子第75代传人,之前,曾经做过几十年的老师。他讲了“教”字的构成。“教学的‘教’字,左边一个‘孝’,右边一个‘文’。‘孝’,我认为是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本,扩大一下,可以称之为做人的根本。而‘文’,则代表了文化、技能、知识等等附加值。‘孝’在前,‘文’在后,一个简简单单的‘教’字就告诉我们,要把教育孩子做人的道理放在第一位。”
保存自身文化优势更显必要
一位老师介绍,有的学生ABC(外语)很好,就是不了解文天祥、史可法;懂得美元、英镑(经济),就是不了解《史记》《左传》;有的中学生学了十二年语文,居然写不出一张字条,这种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教育的使命之一,如今在全球化与国际化的大背景下,中国保存自身文化优势更显必要。
所以,国学是有价值的,也是可以应用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未来社会里,中国传统文化一定会更有发展,国学氛围会越来越浓郁,当孩子们在学习成绩上“旗鼓相当”时,那些拥有国学基础的孩子,会发展的更加坚实。
总结陈词
“英语和国学,前者是工具,后者是思想,这两者实际上并不矛盾。现在英语的学习也是大势所趋,孩子长大后确实用得到,但中华民族传承五千年的文化也不能丢掉。”“为何不把国学和英语结合起来,让孩子既能修身养性,又能学到技能?”这是许多家长在调查中提出的建议。
我们应该拒绝过度学习英语和轻视语文学习的现象的发生,语文是百科之母,对我们的母语无疑不该忽视弱化。对英语不该过度学习和补习,但不是取消学习。重视国学并非一定要取消英语的学习,两者之间并非矛盾到不可调和的程度。倘若取消了英语的学习,就等于是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道理很简单,英语学习和国学学习都是优秀的语种,都值得学习。学习了英语不一定就弱化了母语,只要处理得好就可以做到鱼和熊掌可以兼得。
实质上,孩子过度学习英语还是基于“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功利教育的“成才”焦虑。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直到就业,一路走来英语考试的分量权重使人不敢掉以轻心。大学毕业了要就业得看英语等级证,上班了评职称也得考英语等级,这些都是人为设置的制度“门槛”,这些系列应试门槛不除,就会逼着大家学英语,孩子英语学习的负担就难以真正减轻。
我们的母语学习固然需要加强,但具体如何拯救与重视有许多文章要做。比如改革教材和教育形式,还有改革国语素养考评方式等等,这些不做好,即使取消了英语学习也会对强国学无济于事。实质上,要“解放孩子”何止是单单英语学习一门减负,比如数学奥赛的学习,各种兴趣特长补习班的学习,还有鹰爸虎妈强加在孩子们身上的种种“学习”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