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接到一些教师和家长的微信,反映碰上或发现孩子经常随便拿走别人的钱物,还自作聪明,一次次想瞒天过海。想狠狠地教训孩子,又怕伤了他们自尊心,导致破罐子破摔;想循循善诱,又苦于一时找不到高招,怕不能及时纠偏而导致孩子越滑越远……
上完一天课,下班之前,清理班上收的生活费,发现少了50元。静下来分析,只有在早餐时间,钱包放在办公室里,其他时间都带在身边。这时脑海里掠过一个身影,难道是他?班上的那个喜欢拿别人东西的被小伙伴戏称为“小马尾”的学生。
第二天到学校的超市抽调录像,发现他到超市去了三趟,每趟大约买了10元左右的零食。这很反常,我知道他的母亲从不给他零花钱,一是因为他父母早已离婚,父亲不知去向,母亲拉扯他们兄妹三人非常艰难;二是因为他一旦有了零花钱就逃学上网吧。后来的一些迹象也进一步证实了我的猜测。在事实面前,小马尾承认自己犯了错。
该怎么处理这件事呢?正左右为难时,小马尾所在社区的超市主管找到班主任告状。原来,他放学从收银柜台前经过时,趁收银员不注意,抓起柜台的钱就跑,幸好收银员把他拦住。
对他而言说服教育油盐不进刀枪不入;请家长也不起作用,他根本不听母亲的;放任自流,等于把他推向犯罪的路途,才小学六年级,就见钱见物据为己有,长大了会怎样呢?结果不言而喻。作为一个老师,真不愿意看到这样的结果。
我们几个老师商量着最适合他的教育办法。一个老师提起自己教育孩子的经历:“孩子不喜欢吃蔬菜水果,因缺乏维生素,一直烂嘴丫。有一次一个亲戚得了胃癌,我带他去探望,他看到亲戚疼得双手发抖,痛苦不堪,就问人为什么会得胃癌。我故意说:原因有很多,你自己上网查。他查阅资料后,发现胃癌与饮食有很大的关系,马上紧张地问:那我不喜欢吃青菜水果今后会不会得癌症啊?我轻描淡写地回答:也许吧,你可要做好疼痛的准备。从那以后,他就主动要求吃青菜水果了。没想到这次探望竟有把盐化在汤里之功效。”
把盐化在汤里,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吗?
正好本周末,办公室的一个老师受亲戚委托到沙洋农场(刑事罪犯进行劳动改造的地方)探监,被探望的小伙子因偷窃等多项罪名被判刑15年,如果不减刑的话,出来的时候就是40岁了,人生最美的年华就在监狱中度过,令人扼腕叹息。这种“情景教育法”肯定比说服教育更有效,我决定带着小马尾和那个老师一起去农场探监。
一路颠簸,终于到了监狱,那个年轻人一见到我们,涕泪横流,满是忏悔,告别时,他一再重复说:没有自由的日子,每天都是掰着指头度日如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