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父母“唠叨教育”会让孩子“失聪”

2014-08-22 13:55:59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幼儿启蒙教育

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比如孩子抱怨妈妈太唠叨。虽然孩子都知道父母唠叨是为了自己好。但是经常性的唠叨,会让孩子“失聪”。过度唠叨将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长过于唠叨影响孩子成长 

唠叨是一种畸形的"爱"。许多父母为了自己孩子,可以说是"鞠躬尽瘁",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他们心甘情愿为孩子吃苦受累,可惜唠叨只是费力不讨好的方法。另外,幼小孩子由于认知问题,很难理解家长的关心。所以家长遇到孩子的问题,与其不停的唠叨,远不如用事实和行动来说服和教育孩子,反而效果会更好。 

过度关爱,和孩子的生长速度不匹配。在孩子小的时候,由于他们什么都不会,父母对孩子事无巨细的照顾,那怕是不停地嘱咐也是应该的。但当孩子逐渐长大,他们 不再是"小不点"了,此时再对孩子已掌握的能力或他们想尝试的行为,家长不厌其烦地"说教",孩子必然不愿意听。所以,家长该放手时要放手,千万别唠叨。 

家长缺乏安全感,或是一个自卑和不自信的人。如果父母是这样的人,其生活的满意度必然较低,他们为了自己的社会价值,往往会借助品牌物质和炫耀孩子,以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赞许。于是,这些父母会要求孩子做到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而孩子难于完成时,就开始无休止的评论、比较,甚至是抱怨、诉苦,以期孩子能够"达标"。 

父母会唠叨重要原因之一是亲子关系不佳。人与人关系疏远的重要标志,就是"无话可说"或不愿应对,于是就出现了一方高举"免战牌",一方是"宜将剩勇追穷寇",可这样的做法将进一步加深相互距离感。所以,与其说那么多"心里话"孩子不听,还不如想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或自己是否带有强烈的负面情绪? 

父母无法解决孩子的问题,不知不觉中唠叨越来越多。每当孩子出现某些问题,家长既没有原则和界线,又舍不得按照事先约定惩罚孩子,或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去解决,只好学习祥林嫂,不停的唠叨了。一般孩子对最初几次的唠叨,还是能听进去一部分的,家长就感觉"管用"会延续使用,可这无疑是饮鸩止渴。 

唠叨是父母有太多的惯性思维,没有耐心倾听孩子说话。每当孩子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家长总是按照成人的处事原则来判断孩子的对错,完全忽视孩子的发展特点。所以只看结果的做法,不仅会用自己的话打断孩子的话,还认为孩子是"狡辩"。这直接导致父母失去信任,并使孩子自尊心遭到伤害,严重的会自我封闭,不再和家长说任何事情! 

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望太强。不能否认,很多父母也真为孩子付出了一切,不管是时间、金钱和精力上。但父母这些做法的前提,是孩子要听自己的"话",如果孩子幼小没有反抗力量而不啃声,父母就感觉自己没有威望,于是就不停的"苦口婆心"。当面对青春期反叛的孩子时,孩子的对立就让家长不停"诉苦",变成了一个"怨妇"! 

父母的唠叨,往往是家长有过高的期望。不少家长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自己的所有希望,只关心孩子的成绩和期望考入名校,并作为教育"成功"标志。当孩子成绩不理想,或没有按照自己期待的步骤去做,父母就忽视孩子丰富的感情世界,指望通过督促来促进孩子。其实这种无情和过度强化的教育方式,反而给孩子带来巨大压力。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