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人欣赏你,就算你是一颗草
虽说,他人有评价自己的自由,但是,对于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孩子来说,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评价系统还没有建立,他人的评价就显得相当重要。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明白,他人评价有客观评价和非客观评价之分。客观评价,即在评价一个人时,保持一份公正之心,就事论事,而不是以点代面,肯定或者否定一个人的全部。非客观评价往往是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或者是非混淆,黑白颠倒,或者轻信他人的飞短流长,再润色加工后在他人交流中去传播。
孩子的自我评价首先来源于他人的评价,而在他人的评价中,父母的评价是最重要的。通过父母和老师对孩子优点的肯定和认可,使孩子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自我评价,认识到“我能行”“我很棒”;通过父母的正确引导,让孩子明辨是非,确认价值走向,从而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不偏离人生的轨道,提高自我价值感。
中国人教育孩子时,总是会要求孩子做人上人,不做普通人。所以,对孩子从小就是高要求,不接纳,不认可,企图以此培养孩子不断向上的能力。于是,许多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迷失了自己,最终自暴自弃,放弃了自己,有些甚至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其实,孩子最应该做的是他自己。每个孩子都有内在的成长密码,这甚至是不受家长教育控制的,家长要告诉孩子,只要不放弃做自己,总会有人欣赏他的,哪怕他只是一颗草。
家长是孩子评价系统的建立导师
事实上,帮助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引导孩子关注他人的评价,从三四岁就要开始了。根据研究,孩子建立评价意识的最初,是从自我评价开始的。当孩子的自我评价达到一定程度时,孩子才会理解他人的评价。比如,那个小女孩,如果家长一味地以“你是最聪明”的来评价孩子,那么,孩子自然会认为他人都是不好的,不棒的。表面看来,这似乎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但实际上,这不是正确的自我价值感。因为成人给予的评价是不客观的评价,孩子对自我的评价自然也是不客观的。一旦以后外在的环境对孩子作出了客观的评价,孩子就会接受不了。可见,作为父母,既不能贬低自己的孩子,也不能高估自己的孩子。比如说,当你的孩子第一个主动唱歌的时候,先不评价孩子唱得好不好,可以对孩子说:“你第一个举手唱歌,你很勇敢。”“你的声音很响亮,很棒!”这属于客观评价。但是,孩子唱首歌,你给予的表扬是:“我家宝宝是最聪明的!”唱首歌与聪明根本就是八竿子打不着。这种混淆孩子评价系统的做法,无疑是有问题的。
孩子年龄的不断增长,尤其是5周岁以后,随着抽象思维的发展,孩子关注他人评价的意识越来越强烈。如果这一阶段,父母忽略对孩子进行自我价值的教育和引导,就无法帮助孩子建立起良好的秩序感,比如在课堂里遵守纪律,在公共场合遵守秩序。特别是到了7周岁以后,虽然孩子进入小学了,游戏时代结束了,但是,孩子却依然会肆无忌惮地只顾玩耍,而完全忽略了遵守秩序,更不要说在乎他人的评价了。这时候,父母就需要从头开始再帮助孩子建立评价系统了。
每个人生活在世界上,都逃避不了三个关系。即,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环境的关系。而自身价值感的建立和健全,就是帮助一个人能够有能力去处理这三个关系。当一个人有能力去处理好这三个关系了,他的人生就会充满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