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是“早产儿”
记:在独生子女问题、社会竞争和文化转型三个主要因素构成的教育情境中,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很盲目,甚至出现越关注教育对孩子的伤害越大的奇怪现象。您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什么?
李:家长首先要明白,孩子是作为主体存在的人,每个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都是不同的,一定会出现差异。其次,每个孩子一定有本能的需要,家长要善于聆听孩子成长的声音,适时适当地给予帮助。
记:孩子都会有哪些本能需要?
李:大致来说,孩子有三种本能需要:自尊需要、自主需要和探究需要。这三个本能需要都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每个孩子都不例外。研究证实,新生儿有探究反射,说明他有探究需要。为什么有的孩子厌学?就是因为他们有自尊需要和自主需要。如果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太着急,总是督促孩子、训斥孩子,孩子就会为了自己的尊严和自主意识不受压抑而与家长对抗,代价是抵制自己的探究需要。家长要从孩子的这三个本能需要入手,把孩子的需要变成孩子成长的动力。前苏联伟大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把这种教育方法称为“搭支架”,强调孩子是有主动性的,家长和老师不要机械灌输。
记:孩子很小的时候即便有这些本能需要,但能力肯定欠缺,需要家长的帮助和引导。
李:对。从生物学角度来说,人的成长很特殊,有一种有趣的说法是: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早产儿。人当然是动物的一种,但是跟其他动物相比,人要多长时间才学会走路?要多长时间才能自己吃饭、自己走出家门、自己独立生活?比其他动物要晚很多,所以,人是早产儿,出生的时候很弱小,需要家长不间断地陪伴和照顾。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非常重要,家庭教育非常重要。其实,当孩子长大成人了,到了我们这样的年龄,同样离不开帮助,比如我郁闷的时候就想找好朋友聊聊天,排解一下负面情绪。孩子有本能需要,仅仅是成长的倾向,不是他已经具备了自尊的能力、自主的能力以及探究的能力。能力是在与家长、老师、同伴的互动过程中逐渐具备的。所以,家长要做的是引导,但是引导又不能太露痕迹。中国有好多古话,“润物细无声”“引而不发”“大道无形”“大音希声”,都是了不起的智慧。聪明的父母亲是引而不发,教育孩子又不让孩子感觉到你在教育,这就是理想的家庭教育。另外,教育不是塑造,而是催化,人不是塑造出来的,因为孩子的成长在心理学上称为“主体的可能性”,催化就是激发其内在的可能性。总之,孩子的需要是成长的内在动力,家长要用足这些需要。
顺势引导是要领
记:您刚才讲到聆听孩子成长的声音,指的是什么?是亲子沟通吗?
李:不,当孩子对你说“妈妈我想学弹钢琴”或“爸爸我想让你带我去公园”时,这种要求是发展的声音,这样的交流是显性的亲子沟通。心理学研究认为,除了意识以外,人还有潜意识,孩子甚至意识不到自己有发展需要,而通过观察孩子的行为和情绪,家长应该能感觉到孩子的某种倾向,然后解读出孩子成长的声音。解读的角度是什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主体需要以及生理发展的驱动力。
记:您讲得太专业了,能举例说明吗?
李:好的,我举几个常见的例子。比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考试作弊,从这一现象中能解读出什么呢?能解读出孩子想让自己的成绩名列前茅,他懂得了考试成绩很重要,是学校评价学生的一个标准,很重要的一个标准。许多家长反映,到了小学四年级,孩子喜欢在家里打电话,一会儿跟这个同学打,一会儿跟那个同学打,好像他很忙的样子。其实,孩子是在告诉你,他长大了,他要跟同学说一些事,而不是跟你说,他觉得你听不懂。孩子再长大一点,初二的男孩子不愿意跟妈妈一起出家门,让很多妈妈很困惑。其实,这个年龄的男孩子认为,再和妈妈牵手没面子透了。到了高中,孩子又愿意陪妈妈散步了,这个行为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他成熟了……这些都是成长的声音,孩子自己不会用语言告诉你,你看到孩子的行为就能揣摩出他的潜意识在想什么。
记:察觉到孩子有哪方面的需要,家长该如何引导呢?
李:顺势引导,就是要顺着孩子的发展势头进行引导。这是家庭教育的要领,也是中国智慧的精髓。你看太极拳,都是顺势发力,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就是掌握了这个要领。孩子是成长主体,他内部有正面的驱动力,家长需要做的就是顺着孩子的发展势头催化他,既不要束缚制约,也不要揠苗助长。
记:当孩子出现问题行为,家长该怎么做?
李:孩子出现问题行为,表明他需要帮助,恰恰是家庭教育的契机。有位父亲问我,他发现青春期的儿子在网上看黄色小说,很愤怒,但不知道如何与儿子沟通。我问这位父亲,你喜欢看球赛吗?你炒股票吗?你是武器迷吗?你关注世界大事吗?这些都是男人感兴趣的事,你的儿子也可能感兴趣,所以你懂什么就跟孩子聊什么,陪他一起看球,一起分析股票行情,争论哪种武器最厉害,一起为空难祈祷,一起关注乌克兰局势。当然,如果你喜欢文学最好,跟儿子聊一聊小说,和儿子交流人生价值和人性的美丑,可以直接帮助他成长。儿子对淫秽的东西感兴趣只是告诉你,他成熟了,他要成为男子汉。那就帮他成为男子汉吧,把他的视野打开,转移他的注意力。当他的兴趣被转移了,哪有工夫去看黄色小说?把他视野打开了,眼光拔高了,他怎么会看低级的东西?
再举个例子。有一个妈妈问我,她的儿子天天对外婆外公很凶,该怎么办?孩子当时4岁,正值语言模仿期,听到凶巴巴的语言就会模仿。我给那个妈妈出主意,给孩子找点儿歌,陪他一起唱,买几本故事书,陪他一起读,让孩子模仿里面的话,让他模仿的需要得到满足,让他模仿到优美的语言。这便是顺势引导,催化发展,而一味教训、打压不管用,很可能伤害孩子的模仿欲望,阻碍他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