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女儿为啥不愿和我说话?

2015-08-03 11:08:17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教育 儿童教育方法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5个层次,分别是打招呼、讲事实、谈想法、分享感受和敞开心扉。孩子小的时候,与父母的沟通无所不谈,处于最高层次,即敞开心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悄然发生变化,层次逐渐降低,有的甚至处于打招呼的层次。这样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女儿为啥不愿和我说话?

充满敌意的房门

武女士今年38岁,是一家印刷企业的业务主管。她找到我咨询,是希望弄明白女儿为什么不愿意和她说话。她说:“我女儿悦悦上初二,住校,周末回家。她学习很紧张,学校伙食又不好,所以,从周一到周五,我每天都在计划周末做什么好菜给她吃。为了让她吃得开心,我在手机上下载了好几个教授做菜的软件,没事就学习,我甚至学会了烤蛋糕。当妈的,我算是尽心了吧?可是,那丫头根本不领情!每个周末回到家,她就把自己关在她自己的房间里,吃饭要叫三遍。吃饭时也不愿和我交流,问她什么事,她支支吾吾,好像嫌弃我似的。”

说着说着,武女士流下了眼泪。她不大情愿地告诉我,她的丈夫林先生近来好像也不大愿意跟她说话,不得不说时,也是越简练越好,所以,她在家有被孤立的感觉,尤其是看到丈夫和女儿聊得火热的时候。“前天晚上,我在拖地板,他们父女俩在电脑前下载电影,聊得可开心了,说了一大堆外国电影,好像他俩对奥斯卡获奖电影都很熟悉。我笑着走过去,想知道今晚看哪部电影。他俩看我来了,马上不说话了,默默地看电脑屏幕。我当即把拖布摔在地上。老娘不干了!真以为我是这个家的保姆啊!”她余怒未消,不知不觉提高了声调,“最让我生气的是,悦悦太不懂事了,看我生气了不来劝慰我,反倒跑回自己的房间,重重地关上了门。我也生气了,追过去想讨个说法,没想到她的房间居然反锁了!我擂门,她死活不肯开。那时,我感觉房门对我充满敌意。那可是我家的门啊!里面可是我的亲生女儿啊!这样的家,也太冷酷无情了吧!”

我问:“悦悦小时候跟您的关系怎么样?”

武女士说:“那还用说,当然是非常非常的好!她什么事都问我,做什么都要征求我的意见。比如,放暑假时她一个人在家,想吃冰箱里的冰淇淋也要打我电话,问可不可以。变化就发生在初一,到了初二更严重。有同事劝我,女大不由娘,这个年龄的孩子都逆反,过一段就好了。其实我也不是矫情,可是一家人在一起无话可说,怎么说也不是正常现象吧?”

我注意到,武女士在描述自己的苦恼时只强调悦悦不懂事,而刻意回避丈夫的态度,或许她是不想承认自己是家里的少数派吧。无疑,她是一个不善于沟通的母亲和妻子。因为悦悦正值青春期,思想单纯,行为直接,才更容易激怒妈妈。看来,武女士需要学习沟通的基本原理,而第一步,就是帮她理解悦悦的冷漠。

孩子在自我保护

我告诉武女士,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有5个层次,分别是打招呼、讲事实、谈想法、分享感受和敞开心扉。

比如,你认识一个新朋友,要做的第一件事通常是打招呼:“你好!”接下来你会问一些问题:“你是哪里人?做什么工作?”等等。这是第二个层次,谈事实。然后你会和新朋友交谈。“为什么你来咨询?”对方回答:“我想知道怎么与孩子更好地相处。”这是沟通的第三个层次,谈想法。如果在谈想法的过程中,你发现自己赞同对方的想法,对方也认为你的想法很有意思,彼此就有可能产生好感,于是谈更多话题,谈着谈着开始互相交流一些生活的感受,表达当时的心情,这样,你们的沟通就进入到了第四个层次,谈感受。到后来,如果你觉得他比谁都更理解你,当你情绪低落、需要支持,或是有非常开心的事想与人分享,就有可能打电话给他。这样,你们就变成了真正亲密的朋友,能敞开心扉,达到心与心的和谐,你们之间的沟通就进入到了最高的层次:敞开心扉。

“亲子沟通很特殊,层次是倒着的。”我解释道,“孩子小的时候,与父母无所不谈,处于沟通的最高层次,即敞开心扉,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悄然发生变化,层次逐渐降低,有的甚至处于打招呼的层次,无话可说。”

武女士说:“没错,悦悦就是这样,回到家只喊一句‘我回来了’,然后就回自己的房间。我感觉,现在我们母女的关系似乎比第一层次还要低,简直到了仇视的地步!”

我告诉武女士,孩子在很小的时候,父母就是天和地,是很安全的,这时的他,对父母敞开心扉,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一切感受和想法,有什么就说什么。从什么时候孩子开始拒绝跟父母沟通了呢?当他觉得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孩子一旦在父母这儿得不到安全感,就不再敞开心扉了。

“其实,变化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了。”我说,“孩子的成长过程总是伴随着制约。比如孩子哭泣的时候,父母制止道:‘为什么总是哭?不许哭!’在孩子大笑的时候父母又呵斥道:‘有什么好笑的,不许笑!’那么孩子和世界的沟通方式就会渐渐发生变化。孩子会渐渐得出结论:情感不能随便表达,爸爸妈妈认为我不够乖或不够勇敢,于是不再跟父母分享感受。等孩子长大一些,放学回家跟父母抱怨老师不好时,如果父母马上站在成人立场上批评孩子,要求孩子尊重老师,孩子得不到理解和支持,孩子会想,我说出自己的想法是危险的,会受到父母的打击,于是不再跟父母谈想法。剩下什么呢?只剩下讲事实和打招呼了。比如:‘妈妈,给我50元钱,要交资料费。’‘爸爸,这是我的成绩单,请签字。’随着安全感的进一步流失,到最后,亲子沟通就只剩打招呼了。‘妈,我回来了。’然后把自己的房门关上,拒绝沟通。但这还不是最严重的。”

“最严重的是什么?”武女士急问。

“是离家出走,逃离不安全的家。”我说。

“可是,悦悦跟同学总是聊得眉飞色舞的,偏偏对我……”

我说:“悦悦拒绝沟通,并不是与您对抗,她只是在保护自己。父母经常不理解不支持,不断打击,孩子的自我价值就会越来越低,一旦她的自我价值感降到最低,就有可能出现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为了保护弱小的自我,她干脆用拒绝沟通来躲避被打击。所以,关闭您家里那扇敌意之门的人,不是悦悦,而是您自己。”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