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忽大意的严重后果
每一次意外都让家长们悔恨不已:要是再晚点儿出门,要是再细心一点儿,要是把药品收起来,要是给窗户安上防护栏……可是,所有的自责、悔恨都只能是痛定思痛。从近些年发生的事故看,每一起儿童室内伤害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词:疏忽大意。
家长看护不周,没有尽到监护人的责任。全球儿童安全组织指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世界充满好奇,但对危险却没有足够的认识,很容易受到各种伤害。对于越小的孩子,家长的监护责任就越大,一刻都不能让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家长安全意识淡薄。认为出去十几分钟不会有事,抱着侥幸心理,把年幼的子女独自留在家中。家里日化用品、药品等随手摆放,认为小孩子对这些不会感兴趣。
儿童安全教育不够。对于儿童,尤其学龄前儿童,父母缺乏必要的教育干预,哪怕是教会一些最简单的常识,如哪些东西不能触碰,要吃什么东西须提前告诉父母,捡到的东西不能入口食用等。
安全屏障靠父母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将到来,我们不妨提前做个家庭安全大检查,把“预防为先”落到实处,把安全隐患扫地出门。
首先,不让孩子单独留在家中。学龄前儿童生理和心理的特点决定了整个学龄前阶段都是意外高发和易发时期,所以无论在家还是外出,儿童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有家长或其他监护人陪同。很多国家已经将不得把12岁以下儿童独自留在家中写入法律,我国很多地方条例也将类似规定列入其中,法律也在不断地完善。
其次,安全排查时时做。对阳台和窗户加上防护网;对孩子能摸得着的电插座都装上保护盒;为儿童洗澡时,先放冷水再兑热水;如果用饮水机,安放在高处,饮水机不要24小时都烧热水,开启时家长要在小孩身边,或者将热水键锁定;千万不要为了使用方便而把药品、清洁剂、油漆、化妆品、有机溶液等放在孩子伸手可及的地方,特别是家人有慢性病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每次服药之后一定要收藏好;经常检查儿童玩具的各个零件是否有松动、脱落;不要用废弃的饮料瓶装清洁剂或化学物品,以免孩子误食误饮。
第三,安全教育天天讲。明确地告诉孩子各种“不”:不能玩电器,不将手指或任何东西插到插座里,不能随便把东西塞到嘴里等。但对学龄前阶段的孩子仅仅说“不”,结果往往还是不够的,有时适得其反,所以在说不后,可以用安全的方式让他们满足探索欲望,如用不太烫的水烫一下孩子,上网查找各种伤害视频给孩子看。
常用急救要知道
发现小孩由高处坠落后,要快速检查小孩的伤情,是否有头部损伤意识丧失?是否有呼吸、心跳停止?是否有四肢骨折、脊柱骨折及出血等等。此后,再根据具体伤情给予相应的现场急救。在急救中本着先救命后救伤的原则,先针对呼吸心跳骤停及致命的外出血,给予心肺复苏及恰当的止血方法救治,再对骨折及其他外伤进行处理。救助中尽量减少对患儿的移动,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凡从高处跌落,即使没有外伤或其他症状出现,也要去医院接受详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