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不听话”的孩子更容易成才

不反抗的孩子不是正常的儿童

大多数中国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他们认为这样的孩子好带,能省去许多麻烦。有些父母对孩子表现出的反抗行为很反感,而对那些惟命是从、听话的孩子更喜欢。其实,有些父母心目中的听话的定义不尽相同。

“不听话”的孩子更容易成才

当然,孩子有时不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不听从父母的指令,这正是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某些心理学家认为,三岁的孩子不反抗,就不是正常儿童。即使五六岁的孩子,他们的反抗行为也是很明显的。何况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丰富的社会,每天都可以吸收到许多信息,对人对事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如果父母过早地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是不符合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而且容易扼杀儿童的天性,使孩子从小失去儿童最珍贵的创造性人格,这会给父母留下难以弥补的悔恨。

“不听话”的孩子更容易成才

著名的德国心理学家海查曾做过如下实验:他对2至5岁时有强烈反抗倾向的100名儿童与没有这种倾向的100名儿童追踪观察到青年期。结果发现前者有84%的人意志坚强,有主见,有独立分析、判断事物和做出决定的能力。而后者仅有26%的人意志坚强,其余的人遇事不能做决定,不能独立承担责任。这一研究说明,反抗行为强的孩子,长大后易有坚强的独立意志,而这一点正是21世纪的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综合来看,“乖孩子”真正成为社会精英、业界尖子的不多,他们大多在一般劳动岗位上工作。当然,并不是说“不听话”的孩子就一定聪明,出尖子。孩子的“听话”应更多体现在生活规矩、行为道德上,而孩子天性好动,鬼主意多,父母应做出正确的引导,用于在学习和对待事情上。这些就有赖于父母以身作则。当孩子出鬼主意时,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挖掘更多的乐趣,引导他们应用在实际生活中。

纠正不如激发

有一位幼儿教育专家到国外看到一个幼儿用蓝色的笔画了一个“大苹果”,老师走过来说:“嗯,画得好!”而且爱抚地摸了摸孩子的头,孩子高兴极了。这时中国专家问教师:“他用蓝色画苹果,你怎么不纠正?”那个教师说:“我为什么要纠正呢?也许他以后真的能培育出蓝色的苹果呢!”

外国教师或家长这样容忍孩子“不听话”是有道理的,它可以保护孩子的想象力,激发孩子的创造力。允许孩子“不听话”主要指的是思维上的“不听话”,孩子们看到的世界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如果我们用成人的思维方式对他们粗暴地干涉,就会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聪明的父母适时适当地给孩子一点儿“不听话度”,就是对他们创造思维、创造欲望的保护。

父母一定要了解这样一个事实:孩子并不是存心反抗,因为这样小的孩子还不懂得忍让和克制。孩子这时的“反抗”,并不意味着不依恋父母、疏远父母,也不能仅用淘气来解释。这是孩子自发性、独立性萌芽的表现,是一种“积极的反抗行为”。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处处约束、管制孩子,不要讲不能如何如何,而要给孩子讲清应该如何如何。如果在这一时期父母过分压制孩子的反抗行为,会使他们的判断力无法发展。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出现的反抗现象,成人应给予支持和理解,让孩子感到“我的独立是被承认的。”并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生活能力。爱护和培养孩子“自己来做”的热情,应该成为家长育儿的基本方针之一。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