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三伏天,很多人开始选择游泳避暑消夏。但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游泳方式不当,导致耳朵进水,引发或诱发中耳炎的症状也随之增多。5岁男童明明(化名)最近在小区游泳池学游泳。明明的妈妈介绍,孩子基本每天放学后都要去游泳,开始也没觉得异常,只是前天晚上明明突然说耳朵特别疼,而且还伴有发烧,家人心想情况不好,于是凌晨就立即送孩子到医院求助。经过检查以及仔细询问病史,确诊明明患上的是“急性中耳炎”。
对此,专家介绍说,“每年到了游泳季节,耳鼻喉中心每月总能接诊20多个中耳炎患者,其中大部分是10岁左右的孩子。他们除了少数由于上呼吸道感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腔导致中耳炎之外,大部分都是被泳池水中的病菌侵入耳道,或者污水呛入鼻腔从咽鼓管进入造成了中耳炎,有的孩子首先引起的是鼻窦炎,然后发展成中耳炎。如果是化脓性的中耳炎,久拖不治,很可能会出现鼓膜穿孔的后果,严重的话会影响孩子的听力。
为何儿童游泳容易感染中耳炎?
专家说,儿童的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善,是儿童较容易发炎的一个部位。尤其是咽鼓管,尚处于发育阶段,特别短,又比较宽而扁平,管口常呈开放状,而且与中耳相连通,鼻咽部要是发生细菌或者病毒的感染,就容易通过咽鼓管感染到中耳,引起炎症反应。因此中耳炎又是小儿耳鼻喉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频率仅次于感冒。”此外,大多数的儿童都是游泳初学者,鼻子呛水的情况并不少见。
由于儿童的咽鼓管发育不完善,不似成人的咽鼓管长而成角,能对呛入的水起一定的阻碍作用。因此一旦游泳呛水,水中的细菌更容易经鼻腔和鼻咽部逆行至咽鼓管并蔓延到中耳腔黏膜,使其水肿感染,导致中耳积液、阻塞,分泌物(我们俗称的“脓”)流不出来,而造成急性中耳炎,注意的是,如果游泳后不及时擦干净耳朵,潮湿的环境同样会给细菌繁殖创造有利条件,容易导致耳道炎、骨膜炎进而引发中耳炎。
治疗不当可诱发多种并发症
专家介绍,一般游泳性中耳炎的早期症状包括:鼓室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分泌增加,鼓室内有浆液性炎性渗出物;有耳堵塞感、轻度听力减退,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因为时间不长,常被忽视。中耳炎中期症状为:鼓室黏膜充血肿胀加重,浆液性炎性渗出物转为脓性。症状随之加重,体温可高达40℃,耳痛剧烈,听力减退显著。全身伴有畏寒、发热、食欲减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如果耳痛突然消失,或者耳朵里有脓水流出,说明鼓膜已经穿孔。
一般的中耳炎患者应连续使用外用消炎药水和口服药。而一些患者往往不遵医嘱按时治疗,仅仅是感觉耳朵不流脓了,就停止用药,这样则会导致急性中耳炎转变成慢性中耳炎。严重者造成耳鼓膜破损、穿孔,长期不愈影响听力等永久性伤害。而反复诱发中耳发炎流脓,更可能引起听力丧失或严重感染,甚至出现菌血症、败血症,或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