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疲劳也是一种心理障碍
学习疲劳也是一种心理障碍。学习是身心的共同活动,并且主要是心理活动。所以,学生的学习效率既受生理疲劳的影响,又受心理疲劳的影响,且后者影响更大。
在一重点中学读书的小芳说,她在去年考进重点中学,为了保持前几位的排名,学习特别刻苦,然而,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她却发现眼睛在看书时模模糊糊,要费很大的劲才能看清,解习题时也集中不了自己的思维,甚至做着做着就停下来不知道该干什么。老师经常对她提出批评。她感觉压力很大。
不同类型的学生患上心理疲劳后,有不同的反应。稳定型学生,他们有良好的意志品质,对学习本身有愉悦感,学习疲劳在他们心理上的反应主要表现为眼神无光;上升型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意志努力掩盖疲劳,学习疲劳在他们心理上的反应不很明显;下降型学生,学习疲劳在他们心理上的反应是明显的,主要表现为厌烦,怠倦甚至昏昏欲睡;摇摆型学生,学习疲劳在他们心理上的反应是显著的,主要表现为厌倦、无聊和烦躁。
心理疲劳不同于生理疲劳,这种疲劳消耗的不是人的体力,而是人的心理能量,它远比生理疲劳更为严重,也更难恢复。心理疲劳不解除,便会导致神经衰弱,甚至产生心理疾病,会导致有些学生学习如负担重重,举步维艰。
减轻负担科学用脑,可防学习疲劳
要从根本上消除孩子学习当中产生的心理疲劳,家长和学校必须配合,家长要提高对学习规律特别是用脑卫生的认识,并把有关道理讲与孩子听,让孩子明白科学用脑的常识,共同采取可行的措施。
家长给孩子减轻学习负担。家长要积极配合,不给孩子的学习加码,报名参加各种“班”宜少而精,不能让孩子没有休息、娱乐、玩耍的时间。据一些老师介绍,学校老师给学生留的作业少了,家长反而提意见,怕孩子学不好。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认识要纠正。
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这两个问题互相关联。家长们要注意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不论培养学习兴趣,还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都必须循序渐进,持之以恒,不能急于求成;二是征得老师的帮助,学校要配合起来做工作,光靠家长是不行的。
科学用脑,劳逸结合。一次学习时间不宜过长,要像学校安排课间休息一样,在做家庭作业中间安排休息。学习多长时间合适,依每个孩子的情况而定,但一定要分段学习,间隔10~15分钟。休息也应采取积极方式,参加轻微的体育活动,如快步走、深呼吸、做几节体操、扩胸运动等,或者听一支曲子、唱两首歌、朗诵一首诗歌等。总之,让脑子休息,全身放松,多吸氧气。
合理营养,保证睡眠。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合理的营养是让孩子的大脑有效运作的物质基础。当孩子有了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专时专用,讲求效率,就能够保证睡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