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而降的视觉黑客——弱视
很多家长会问:“我挺注意孩子用眼卫生的呀,孩子怎么会得上弱视?”这里需要科普一下,弱视跟近视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病。近视多是后天形成的,弱视却往往是先天发生的。
1.弱视是个“小概率事件”
据保守估计,我国有4000万弱视患者,其中1200万是儿童患者。每100个孩子里,会有3~4个患有弱视问题。那弱视是怎么发生的呢?本文开头说过,人眼的视觉是一点点发育出来的,如果在视觉发育过程中遇到了搞破坏的“黑客”,通往清晰视觉的行程就会被迫停滞下来。眼看着同龄孩子的视觉发育一路高歌猛进,这些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却只能接受一个残酷事实——弱视。
阻碍视觉发育的“黑客”又是什么呢?最常见的弱视病因有4种,分别是:形觉剥夺(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上睑下垂等)、中高度屈光不正(常见于300度以上的远视、600度以上的近视、200度以上的大散光)、屈光参差(常见于两眼近视/远视度相差超过150度、散光度相差100度)、斜视(一般是内斜)。这些“黑客”多是先天就有的,家长不要过度自责和责备孩子的后天用眼行为。
2.早有准备,弱视也是“纸老虎”
只要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绝大多数弱视孩子都可以获得康复。一般认为3~6岁是弱视的最佳治疗年龄,如果病情特殊如先天性白内障、先天性斜视,治疗还需要提前。早发现、早治疗比使用什么治疗方法更重要。因为年龄越小,视觉发育越旺盛,视觉可塑性也越好。这里提醒一句,孩子小,可能面临治疗不配合的问题;孩子大了,弱视治疗效果就不好。所以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对自己的眼睛负责,引导他们配合好弱视治疗,也是康复内容的一部分。
3.弱视治疗路上,没有“超车道”
大多数弱视患者都需要做配镜和遮盖这两个弱视治疗动作,必要的话要进行规范的视觉训练治疗。弱视不同于头痛、感冒、胃溃疡,吃个药、打个针或者顶多做个手术就能好。接诊医生一般会告诉家长,孩子的弱视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才能治好。“要这么久!?”加上久久也合不上的嘴巴,往往是此时家长的表情特写。
千万不要相信什么药、什么神奇医术对弱视能够立竿见影,当然这样的“突破疗法”甚至“中医世家”总是在你想要的时候及时现身。你确实打算准备好你的钱和时间、再加上孩子的眼睛赌一把吗?劝你不要。在专业斜弱视医师的指导下,规范、科学地治疗才是正道。
孩子近视,家长的“五宗罪”
这里说的近视,在眼科叫单纯性近视,也是大多人患得的近视类型,是过度持续看近引起的。这里说的“N宗罪”是家长容易忽视,却对孩子眼睛影响深远的不健康生活内容。
1.过度圈养:孩子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环境中,视野狭小。孩子每天往返在家中、私家车中、幼儿园中,缺乏户外活动时间,无形中诱导近视出现。过于封闭还有一个潜台词,就是缺乏体育锻炼,殊不知体育锻炼对眼睛也是一种保护和加强。
2.过度早期教育:家长都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于是起跑线上的大量阅读、乐器、围棋、小手工开始扼杀他们的视觉。
3.过量视屏媒介:电视、电脑、手机、iPad如果说对于为人父母一代是科技便利,那对于新生一代,这已经成为他们的生活。眼睛过早、过多地接触颜色鲜艳、精细的视觉内容,想不近视都难。
4.过精的饮食:用力咀嚼,是公认有助于眼球健康的。如今的孩子,不愿意吃粗粮、硬食、蔬菜,从小就迷恋精加工、甜食、油炸食品、碳酸饮料,会消耗眼球抵御外界侵害的能力。
5.亏欠的睡眠:睡眠无论对身体发育还是眼球发育,都是至关重要的。有统计说都市人的睡眠时间比30年前减少了1/5还多。父母是“夜猫子”,孩子很自然就会成为“小夜猫子”,如果学龄前孩子不能满足每天11~12小时的睡眠时间,眼睛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会成为近视的诱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