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推动孩子“进步”,最常用的招数就是相互比较

2015-04-17 16:51:2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早教 儿童早教 儿童教育

二、心理学家格罗尼克发现,父母自身的价值感如果与孩子的表现有所联系的话,这种联系越紧密,来自“社会比较”的压力越会引发父母更多的控制性行为。研究表明,和欧美家长相比,中国家长表现出更强的“亲子一体性”,因此“社会比较”对中国家长的影响可能更大。

儿童教育

一位家长坦承:“当老师一直拿我家孩子和其他孩子比较、督促我帮助孩子作些改变时,我对孩子变得越来越暴躁,甚至都不像我自己了。”

我们如果能多些机会彼此多分享各自在“社会比较”带来的压力下的感受,就能获得一定的情感支持和建议,也可能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并解决与孩子有关的种种问题:觉察到孩子的行为(如不想学了)是否因为自己的过度控制引发;识别“社会比较”中竞争和威胁因素,及时进行调整和转换(例如故事中玲玲妈妈几次拿玲玲和小鸿互比,小鸿妈妈及时觉察到竞争和威胁因素,做了适合的转换)。

三、鼓励孩子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管理,更有益于孩子的成长。

孩子学得怎么样,常常依赖于家长或老师的评价,虽然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潜藏着危险因素。家长或老师也是人,有自己的主观喜好,何况也不能时时刻刻跟踪着孩子的成长。

美国画家怀斯说:“当你向其他人展示作品,对方若是喜欢,你便受阻了,若是不喜欢,你同样受阻。”为什么对方喜欢也会受阻呢?因为这时对方的标准已然变成了你的标准,你放弃了自己的独立思考。在艺术表达和新的探索领域,本来就未必有固定标准,想想那些变革性画家(比如莫奈)初登画坛时的境遇吧,想想创业者经常要遭遇的冷嘲热讽,假如完全以他人评价为标准,他们根本就无法坚持,更遑论后来的成功了。

自然,鼓励孩子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是孩子要开阔眼界,多了解优秀作品,学会参考各种各样的看法和评价。

我们不难体会,监督的目光下是对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孩子会努力做到最好。我们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小学做作业,到学校要老师签名,回到家要家长签名,走到哪里,都像被监控一样,感觉不到自由。

实际上,当我们给予孩子更多信任,孩子更有可能为自己负责。当他有时无法完成约定,也不必说谎,但当他自己能履行约定时,他会为自己骄傲。

故事中的小鸿妈妈其实给予了小鸿很大的自由,列表的方式有助于孩子了解自己的进展,小鸿通过列表和自己的感受能清晰地发现自己的努力和进步之间的紧密联系(即感受到胜任感),自然而然就会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了。

四、要遵循学习的规律,为孩子营造丰富的学习环境,不能强求孩子达到某种程度。

故事中的小鸿学习的是英语,学习英语就要依照英语学习的规律。语言学家逐步形成了共识,儿童的元语音意识对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具有预测性,先注重语音的输入,给孩子“磨耳朵”,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对话、阅读和活动中学习第二语言,学习成效更显著。

学习材料的丰富性对引发孩子的兴趣也非常重要,蒙台梭利认为教育要为孩子创设“有准备的环境”。丰富的学习材料为孩子打开了生动的世界,也带来了更多选择。以阅读英语绘本为例,丰富性既包括绘本主题的丰富,既有故事类的、也有科普类的;也包括回应方式的丰富:听孩子讲故事、让孩子给书添加插图、扮演角色、做衍生手工等,都是很好的回应和表达,也是更积极主动性的表达,这样丰富的“输入”和“输出”自然能加深孩子对所学东西的理解,也增强了孩子运用语言的兴趣和能力。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