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孩子,自控力比智商更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比情商更有助于社会交往。从这个角度来看,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时时处处都在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乖乖网:付博士,您好。很高兴又看到您的亲子教育新作。您为何会提出“培养儿童自控力”这一新的育儿理念呢?
付小平博士:我把自控力比作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从认知神经科学和发展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来看,应当是名副其实的。
但这一点却没有被很多家长深刻认识到,当然,更多人的困惑还在于,他们压根儿就不知道如何着手培养孩子的自控力。
几年前,也就是我的女儿伊伊三四岁时,我就开始认真观察她与几个经常一起玩的孩子的行为表现。其中的一些细节引发了我的极大关注和深入思考。举个例子,每次带伊伊到外面玩的时候,只要事先跟她说好几点钟回家或者过多久就回家,她基本上都能做到,不用大人苦口婆心地劝说。
后来我又注意到另外一件事情。我们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一条步行街,每天都有很多小朋友到步行街玩。这条几百米长的步行街两边,有一些小商家入驻,部分商店外面安装了孩子们最喜欢的“摇摇车”。大多数时候,我们也会让伊伊去坐“摇摇车”。不过,我们从小就给她养成了一个很好的习惯,那就是“一天只能坐一次”,所以,她坐了一次以后,就会自动下来,不会吵着再坐一次,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如此。
乖乖网:聊到您女儿,让我想起我家宝贝如如,她出生时家里没有小孩子,所以姥姥姥爷给她买东西从来都是买很多。后来,演变成每件东西不买很多她都会哭闹。有了这样的苗头,我开始一次一次地对她说说,每次我们只买一件物品。现在她会自觉地一次只买一件东西,好像这样也成了非常自然的事。
付小平博士:嗯,是的。然而,我也经常看到这样的一幕:有的小朋友坐完一次以后总是会嚷嚷着再坐一次,大人欣然应允。坐完第二次后,他们又开始耍赖,一定要再玩一次。大人拗不过孩子,只好迁就他们。更有甚者,还会一连坐上好几次,才肯善罢甘休。
我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一边是家长求爷爷告奶奶似的哀求孩子早点回家,另一边却是孩子“两耳不闻身边事,一心只顾自己玩”。
其实,类似这样的孩子,可以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去超市购物,总会看到有些孩子买了这还要那,稍不如意就倒地撒泼;到餐厅吃饭,总会看到有的孩子自顾自地玩手中的玩具,身旁正守着几个大人给他喂饭;到游乐场玩,总会看到一些孩子动不动就对其他孩子横眉冷对,甚至拳脚相加。
虽然那些所谓的“熊孩子”各有各的“熊样”,但是,根源问题往往都一样——缺乏基本的自控力。因为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和要求,所以就会“及时行乐”,稍不满足就对家长软硬兼施;因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所以就会乱发脾气,稍不如意就对别人使用“武力”。
所以说,自控力,就是孩子自我成长的“秘密武器”。
从喂奶开始,播下自控力的种子
可能很多人会觉得,喂奶这件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小事,怎么可能跟孩子的自控力扯上关系呢?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妈妈要奶喝。妈妈给孩子喂奶这个行为本身,似乎同培养自控力这件事八竿子打不着,但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选择不同的喂奶方法,会对孩子自我抑制系统的发育产生不同的影响。
从喂奶的规律性来看,一般有两种喂奶方法,一是“要了就给”,二是“规律喂奶”。宝宝出生之后的几周内,由于正处于学习吃奶的阶段,而且母乳的分泌量不多,孩子饿了就会哭,很难做到按时喂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