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孩子幼儿园分离难,在游戏中团聚

2015-04-02 14:59:14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儿童护理

分离对于孩子,是一个很大的心理挑战。对低龄孩子来说,“眼前的情况”就是“全部现实”,他们并不能理解“妈妈下午就来接你”“妈妈下班后就回来了”意味着什么,而只看得到眼前的现实:“妈妈走了”。

更糟糕的是,假如孩子的安全感不够,“妈妈走了”还会被他们等同于“妈妈不要我了”。

因此,我总是想法设法让孩子了解:

1. 现在分开了,但结果一定是团聚的;

2. 爸妈知道宝贝不想分开,分开很难过,其实爸妈也不想分开,分开也很难过;

3. 又见到宝贝了,爸妈真高兴。

而跟孩子玩游戏,用游戏力来帮助孩子实现这方面的理解和感受,是我使用最多的方法。

游戏1 妈妈上班了,还回来吗

这是很早的一个游戏,那时女儿跳跳还没有上幼儿园。

下午我负责看跳跳,跳跳妈快下班时,我拿着跳跳当时最喜欢的小熊,开始满屋找妈妈。找来找去找不到,“小熊”哭丧着脸向跳跳求助:“跳跳,妈妈呢?”

“上班。”跳跳机械重复平时大人教她的话。

“那她还会回来吗?”

跳跳迟疑了一下,最后还是点了点头。不过从神情看得出,她不够肯定。

“可是我现在看不到她呀。”我适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感受:既像思念妈妈的小熊,又不能太有感染力,以免影响孩子心情。

跳跳被我的疑问弄得有点迷惑。我赶紧接着说:“好吧,我相信你说的,妈妈会回来的。我们一边看书,一边等她吧。”

看了没几页,我扮演的“小熊”又问:“妈妈上班了,还会回来吗?”

跳跳依然点点头。也许刚才我对她表示的“信任”,产生了一定的加强作用。

可跳跳妈还没回来。我开始后悔没事先跟她串通好时间。还好运气不错,几分钟后,她开门进来了。结果不用描述了,当然是“小熊”和跳跳一起兴奋地庆祝与妈妈的团聚。

兴奋过后,“小熊”说:“妈妈,我刚才看不到你,不知道你会不会回来。”

妈妈说:“我一定会回来的,宝贝。”

“跳跳也这么说。”我转过来,面对着跳跳,“谢谢跳跳,妈妈真的会回来。”

跳跳稍大一点后,这个游戏还有其他改编版,比如:跳跳演小熊、演妈妈的;纯玩具版的,就像演木偶戏。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