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孩子,坏人的脸上没有标签

2015-04-01 14:16:26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早教方式

发现微异常,做好孩子的守护神

儿童伤害包括性侵可防可控,只要父母多一分警惕,多花一点时间,孩子就能不受伤害,少遇危险。对于年龄较小、自身缺乏保护能力的孩子,家长一定不能让其独自外出,不要将他们单独放在他人家里过夜,不把孩子托付给自己不了解的人看管,不要轻信不良亲戚、朋友、熟人、邻居等;家有男童也不要掉以轻心,近年来的儿童遭遇性侵害案件中,男童比例正逐渐上升;家长还要养成每天和孩子交流的习惯,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

万一孩子不幸被性侵,通过以下方式可以及早发现:

留心孩子的身体异常。对小宝宝,妈妈在洗澡时可以不露声色地检查孩子的下身、内衣裤是否干净,身上是否有异常伤痕等;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坐立行走姿势的变化,都应该引起重视。

关注孩子情绪的变化。受侵害后有的孩子会突然表现出情绪的不稳定,包括焦躁、抑郁、惊恐等症状,做家长的一定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这些表现。漳州一位妈妈发现8岁女儿性情大变,要么很长时间沉默不语,要么突然大发脾气,睡梦中还会突然尖叫!她意识到女儿肯定出事了,在她耐心询问下,终于获知女儿遭遇邻居性侵的事实。关注孩子情绪变化,能够及早发现,把危害降到最低。

查看孩子的口袋书包。性侵犯者不一定都使用暴力,有时候,他们会用礼物贿赂等方式诱骗孩子。家长还要留意,孩子口袋、书包等是不是比平时多了一些零食、饮料、玩具甚至一部手机、衣服等。

多数家长认为,伤害到孩子身体才是犯罪,必须报警,而忽视了另外一种更为隐蔽的犯罪,比如给儿童讲色情笑话、看色情图片、电影、读物,给儿童拍裸体照片、在儿童面前暴露生殖器官等等,这些精神层面的伤害也会对儿童的心理成长带来阴影。

甩掉阴影,父母是孩子的心灵良医

孩子遭遇性侵后,父母的处理方式,影响并决定着孩子的心理修复程度。

发现孩子受到伤害,父母首先报警,带孩子检查身体,保存好病历,这是证据之一。

性侵犯对孩子的伤害不仅是生理层面上的,更严重的是在心理层面上,孩子会因此缺乏安全感,将来可能会出现大大小小的社会适应和人际交往困难。因此,父母尤其要关注孩子的心灵康复,包括寻求专业的心理疏导服务,尽早地帮助孩子走出阴影。

警方的调查取证、媒体的反复采访、亲朋好友的不断慰问,都有可能导致“二次伤害”。父母要消除孩子的恐惧心理,一定要特别平静地问孩子事情的经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现出愤怒、焦虑的情绪,要把细节问清楚,并且在问的过程中录音录像(不要让孩子注意到),这个录像可以作为公安机关调查取证的内容。不要让孩子一次次叙述受伤害的情景,这会加重孩子的心灵伤害;在没有孩子同意的情况下不要有太多的人看望,哪怕是爷爷奶奶等至亲。

家长一定要理解和接纳孩子任何可能的情绪表现和异常行为,因为,面对如此重大的伤害,什么样的反应都不为过,需要多长时间恢复都是合理的。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学校,那就尊重孩子的意愿,在家陪着他,做一些他喜欢及平时没时间做的事。

生活上更加关心孩子,经常拥抱孩子,告诉他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不是他的错,他依然是爸爸妈妈爱的那个孩子,爸爸妈妈永远爱他;不要责怪孩子“你怎么不喊救命”,“你怎么不逃走”等等;特别不能带着孩子上门讨说法。一个受过伤害的女孩说她最难受的、成年后都无法释怀的,就是当年妈妈带着她到那个坏人家里,当着很多的人面指责怒斥坏人你摸我孩子还不敢承认,甚至让小女孩当着好多人的面把裤子脱下来控诉,这样的二次伤害让她一生都难以甩掉童年的阴影。

如果情况比较严重,父母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医生来帮助孩子,同时坚定地告诉孩子:“这不是你的错!”父母坚定而明确的正向回应,能够抚慰消除孩子内心深处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自我贬低”,有效缓解受害者内心的“自耻感”,会有效帮助其完成自我认知的重建,促其提升自我价值。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