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暂别孩子,你的“焦虑”将如何自处

2015-03-24 14:02:25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宝宝护理 儿童护理 分离焦虑症

缓解方法:要减轻对宝宝的内疚感,以及工作中的失落感,家长需要调整自己和宝宝的相处方式,在工作和孩子相处之间找到平衡点。

重新调整相处模式:让宝宝习惯和你分离的节奏,可以提早进行“分离练习”。如在上午是工作时间,下午和晚上是亲子时间。提前给宝宝做心理准备,让他能适应家长不在身边的时间,或提前与其他照顾者熟悉。而作为家长也可以利用这种联系,调整自己的状态,能够快速融入工作环境中。

在生活中找回自我:照顾孩子尽管很重要,但对个人来说看顾孩子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逐渐与孩子分离时,家长需要重新召回自己的生活,与伴侣与家人的相处时间;自我进修或放松的悠闲时间;或者与三五好友组织活动,交流感情等,都是让受困于分离焦虑的家长,重新回到正常生活的积极尝试。

可以传染的“焦虑”

有时,家长为了避免影响孩子,习惯将情绪放在心底,自己默默承受。而事实上,许多研究和例子都反映,如家长受到焦虑情绪影响,孩子也可以敏感地觉察出来。而在焦虑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会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感到焦虑和不安!

所以,爱宝宝要先爱惜自己。当焦虑的产生时,与其强逼自己去压抑情绪,不如让情绪用合理的方式纾解出来。而只有在直面压力的根源,才能让我们积极地寻求解决之道。

如何缓解宝宝的分离焦虑

注意一:早早做好准备

妈妈在每天上班之前,可以先跟宝宝说好这件事,并且告知自己下班的时间,同时向宝宝承诺会在说好的下班时间里回来,可以给宝宝一些鼓励,让宝宝产生安全感,事先做好心理准备,这对宝宝克服分离焦虑是很重要的。

注意二:情绪要放松

宝宝会模仿好的行为,也会模仿不好的行为,爸爸妈妈常有焦虑的情绪,久而久之宝宝也会跟着仿效。所以妈妈一定要放松情绪,你的情绪和行为都会给宝宝暗示,在和宝宝道别出门前身体要放松,给宝宝一个大大的微笑,并愉快、直截了当地和宝宝说再见,之后轻松地直奔目的地,不要依依不舍,要用自己轻松愉快的心情感染宝宝,让他安心。

注意三:简短地再见

妈妈在出门与宝宝分开时,要记得和宝宝说声“再见”,最好再加上一句会在说好的时间内回来的承诺,例如“妈妈到了下班时间很快就回来了。”之类的话语,让宝宝形成一种有形期待缓解他的分离焦虑,也是宝宝对妈妈产生信任的基石。要注意的是,在和宝宝道别时千万不要再说上一长串“妈妈会非常想念你”之类的话语,这会加深宝宝的焦虑情绪。

注意四:不要偷偷溜走

宝宝和妈妈分离时撕心裂肺的害怕哭喊,让妈妈也觉得非常心疼和痛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有些妈妈选择趁宝宝睡觉时或是不注意时偷偷溜走,这是不对的。这不仅会让宝宝打消妈妈在他心目中的信任度,而且宝宝因为找不到妈妈,不知道妈妈为什么离开或什么时候回来,会对宝宝造成心理创伤。因此,妈妈最好要和宝宝讲道理,把妈妈为什么离开,什么时候会回来告诉宝宝,并承诺一定会在什么时候回到他身边,给宝宝以安全感。

分离焦虑症的危害

入园分离焦虑对孩子身体上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饮食、消化、睡眠及免疫力等方面,因此很多孩子进入幼儿园一周左右会生病。

分离焦虑对孩子心理上的影响更应该引起重视。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孩子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因此,在早期减少孩子的分离焦虑,对他能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近两年,新入园的幼儿中,焦虑程度严重的幼儿数量在增加。经过家长的陪同孩子们在幼儿园刻意安排的适应活动后,有的孩子已基本度过焦虑期,但有的孩子的焦虑表现仍很严重,为什么孩子之间会有如此判别呢?看看新生入园时幼儿园门外那些同样焦虑不安甚至泪洒衣襟的年轻父母,你就明白了答案--正是他们的过度呵护造成了孩子的过分焦虑。

专家指出,生活上的过分娇惯会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活动上的过多限制会影响孩子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填鸭式”的教育方法会影响孩子主动探索和积极创造能力的发展,而这些能力上的欠缺,又直接影响孩子自信心的发展,使他们在面对一个新环境时,比别的孩子产生更大的心理恐惧和分离焦虑。前几年媒体曾报道有位智商很高、考试成绩很好的大学生当听说将被派往国外学习时,竟浑身发抖不知所措,如今看来,那也许就是“分离焦虑”的严重表现。

中国民间有句俗话叫“三岁看大”,意思是说孩子三岁时,就可以看出他未来的发展;而意大利女教育家蒙台梭利则进一步指出:人生的头三年,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这些都提醒年轻父母们:分离焦虑只是一种表现,它说明了幼儿三岁前教育培养中的某些失误。因此说,关注分离焦虑,实际上是关注素质教育。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