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八个细节让孩子变得更勤快

2015-03-20 11:34:25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早教 早教方法

大多源于父母包办太多

一项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中国近一半孩子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

“隔代教育”产生的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一般老年人格外疼爱孩子,对隔辈的孙儿女容易溺爱和迁就。特别当孙儿女是独生子女时,老人更怕他们有所闪失,对不起儿女。于是,老人事事依着孩子,处处保护着孩子,把孩子放在家中的核心位置。老人的种种做法,造成孩子四肢动作发展缓慢,独立生活能力差,处处依赖父母,事事以我为中心,全家人都要为他服务,一旦遇到困难或要求得不到满足时,他就会生气、大发脾气。老人的过分保护,不仅扼杀了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信心,还使孩子变得极为自私,胆小娇气,弱不禁风。

父亲活力多应多参与教育

小区花园里,经常看见几个老人抱着小孩站在那里聊天,一聊几个小时,而抱在手里的孩子傻乎乎的,不动也不闹。专家表示,其实这样的孩子是不太“正常”的,不应该这么安静,正常的表现是哭,闹着要走等。

他表示,由于老年人年岁大了,喜欢安静,不爱运动,因此老年人带的孩子接触社会的方式一般就是上街或者在小区里玩耍,一方面运动量小,身体缺乏锻炼,另一方面关在家里见识少,接触新鲜事物也少,可能导致孩子缺少活力,不敢面对生人、不会自己处理事务等。这种情况下,父母尤其是父亲应该参与到孩子的教育中来,一般父亲的动感强一些,可以更好地激发或调动孩子性格中的活泼因素。要多陪孩子做游戏,不仅是跑步、滑梯等动态运动,一些亲子游戏、智力游戏也很重要。

天生气质,不分好坏

还有些孩子天生“懒”,不爱动,这与其“气质”有关,对待这种孩子父母不能一味责难,要根据其气质循序渐进地改变。“气质”是一种心理行为表现,也就是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对不同情形的行为反应方式,是与生俱来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气质,孩子刚一出生,最先表现出来的差异就是气质差异,如有的孩子胆小敏感,爱哭好动,令父母一筹莫展;有的孩子很乖,吃饱就睡,摔倒了也不哭;有的孩子虽也哭闹,但容易哄,容易笑。

专家指出,气质是天生的,没有好坏之分。儿童的气质分四大类,即平易型(抚养很容易)、麻烦型(抚养困难)、激情缓慢型、中间型,其中中间型可分为中间偏难养型和中间偏易养型。平易型的孩子比较温顺;麻烦型的小孩特别好动,动不动就哭闹;激情缓慢的小孩,对外界环境反应迟钝,不容易逗笑或引起激动,对周围人缺乏兴趣,不合群。

虽然孩子与生俱来的气质难以改变,但是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其发展倾向与结果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培养、环境因素影响和自我锻炼等,是具有可塑性的,因此父母可以适时地引导孩子。

专家特别强调,不要对孩子提过高的要求,不同年龄的孩子活动水平有所不同,提过多过高要求,反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孩子的“勤快”习惯。

孩子懒怎么办?我们来听听专家的分析吧

每个人都会与生俱来的惰性的心理,它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包括极端的懒散状态和轻微的忧郁不决。当一个人有惰性心理时,做事就会迟迟不行动,一拖再拖,使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进行活动。孩子的懒散心理具体突出表现在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思想方面,缺乏学习主动性,不能积极思考问题,依赖家人及同学心理严重,缺乏责任心,不思进取等。行为方面,日常起居极无秩序,不讲卫生,逃避劳动,不能及时完成当天的事情,抄袭他人作业等。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懒散状态的表现。

造成孩子懒散的原因如下:

1、父母不当的教养方式

孩子的懒散令父母烦恼,但是孩子的懒散形成,与父母的教育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客观上说,父母的过分溺爱是造成学生惰性心理的因素之一。孩子年幼的时候,父母怕孩子做不好事情,对家务及孩子应该承担的事物大包大揽,除了会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差之外,还会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不但使孩子失去了做事的兴趣,而且会对别人为自己做事习以为常,有些父母本身就存在这样的思想:“你只要好好学习就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孩子可能甚至会从内心里贬低劳动,什么都不愿干,什么都干不好,在家时如此在学校也是如此。

2、孩子不良的个性特征

① 依赖心理。懒散的人常有依赖别人的思想。在家里,“反正妈妈会喊我起来”;在学校,“反正我不回答,总有别人会说出正确答案”,这种依赖别人的惰性心理只会使能力减退,思维变得越来越迟钝,遇到难题就真的不会做了。

② 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的毅力和恒心,有过失败和被人否定的经验,所以做事情没信心,对自己怀疑态度。对父母要求做的事情和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能躲就躲,能藏就藏,就连自己原来最愿意做的事情要是产生了畏难情绪,也没有信心做好。长期下去能使孩子养成懒散,不想接受挑战面对困难。

③ 缺乏上进心。缺乏上进心的孩子容易满足,对自己要求不高,得过且过的思想严重,做事不求质量,作业马虎潦草,不改正错题,常抱着“应付”和“混过去就行”的不负责任的态度。而这种缺乏上进心的表现必然导致懒散现象的产生。

3、不良榜样影响

① 父母榜样。有的父母本身就缺少时间观念,没有勤劳的习惯和雷厉风行,果断利落的作风。“身教重于言教”,这样的家庭严重影响了子女良好健康习惯的形成和良好行为的发展,促使懒散现象的发生。② 周边同学及朋友榜样。孩子身边的同学并不是以勤劳为榜样,而是大家一起去羡慕那些能走“走捷径”,“占便宜”的孩子,那么孩子所在的群体就会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

孩子懒怎么办呢?别担心,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专家支招吧。

专家支招:

1、给孩子一个目标,让孩子忙起来

研究证明忙着的人比懒着的人更快乐,但是没有目标的瞎忙所带来的罪恶感,会扼杀了这种快乐。所以父母要注意让孩子忙起来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有建设性的目标。比如想早起的孩子,孩子制定“6点钟起来晨读”的目标,父母可以适当地帮助孩子明确自己做事的目标,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第一周先克服赖床的习惯,第二周在平时起床的时间上早起5分钟,第三周在第二周基础上再早起5分钟,依此类推。孩子虽然性格懒散,但是只要有一个理由,他们还是愿意忙起来的。

2、赋予责任

治疗懒散,积极而有效的方法是赋予责任。每个人都是有责任的,只不过有时意识到了,有时还没有意识到而已,所以平时生活中父母可以给予孩子可以担当的起的一定的任务,孩子一旦肩上有了责任,就会觉得肩头有了压力,自然产生一种动力。比如可以利用孩子好表现的心理,让孩子做个小老师,帮低年级的孩子辅导功课,在享受助人为乐的成功感,同时也激发孩子动脑筋去思考问题;还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理让孩子照顾一盆花草,每天定时浇水,并记录植物的成长,仔细观察。或者照料家里的一只宠物狗/猫,遛狗散步给狗狗喂食物,让孩子体会通过自己的勤快换来结果的喜悦。

3、保持孩子情绪上和体力上的活力

有的孩子懒散和父母要求太高有关,孩子认为怎么做都不能让父母满意,就什么也不想做了。父母应尽量克制自己对孩子求全责备,让孩子按计划做事,不要时时督促,这样孩子客观上就能找到主动的感觉,可以消除孩子的精神疲惫。为保证孩子的保持做事活力,父母可以采取“分段学习”的方式,学习半小时休息十分钟,背英文课文也一样,背两段休息一下,学习的时候就采用问答的方式整理资料,避免孩子一个人学习的时候打瞌睡,做完作业后就让孩子下楼和父母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孩子在尝到甜头后,情绪会很高,有助于克服懒散。

4、制定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

根据孩子实际能力,与孩子协商共同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学习计划安排时间。严格按照计划来执行每一项,务必做到“今日事,今日毕,言必行,行必果”,改掉“明日复明日”的思想。每个星期让孩子把自己做的事情统计一下,写出一个列表,然后每个星期把做得事情进行对比,慢慢的孩子能把有效的时间利用起来。如果没有按照计划做事,父母可以采用小小的惩戒,让孩子明白懒惰会受到怎样的惩罚,目的是促使孩子在心理上认识到自己应为懒散承担责任,心态还应主动积极,孩子不会产生逆反心理,否则,惩戒只会适得其反。

5、让孩子承担懒散的后果

孩子的懒散和家人的娇惯有一定关系,所以孩子事事求助于父母时候,父母对于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应该有心不帮孩子做事,这样就能强迫孩子自己做。懒惰会误事,当孩子因为惰性出现了如起床晚了,吃不上饭了、上学迟到了,被老师批评了等后果时,父母一定不要帮助孩子找借口,要让孩子自己承担懒惰的后果,记住教训之后,孩子自己会反省,再懒,他就要想一想了。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