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孩子咳嗽、发烧应该优先考虑发汗

2015-03-19 11:50:13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小儿咳嗽 宝宝发烧 宝宝咳嗽 小儿发烧 婴儿发烧 小孩咳嗽

孩子咳嗽、发烧应该优先考虑发汗

发烧、感冒、咳嗽这一类的疾病最常见的诱发因素是外感风寒,即皮肤毛窍的开合功能被风邪、寒邪影响,从而表现不同症状。皮肤毛窍就像是国境线,风邪寒邪就像是外敌入侵,疾病症状就像是枪炮声,是反映战况激烈程度的。

孩子生病

使用抗生素或者输液,就好像从别的国家借来军队抵御外敌。即便是胜利了,本国军队也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战斗力越来越低。一旦发生大规模战争(外邪较重时),会一溃千里,孩子就会得重病。

使用清火药(凉性的食物药品大多数是向内向下的),就像是总部命令边防部队后撤,与外敌脱离接触,这样就听不到战争中的枪炮声了(疾病症状缓解),看上去疾病症状缓解了,其实外敌还在,而且还会不断壮大。而本国军队不仅得不到锻炼,士气还会低落,以后连战斗的欲望都没有了(脾胃受损,气机不畅)。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在边境发生战争时,不要妄图赶快平息枪炮声,要信任自己的军队(孩子的抗病能力和免疫系统的学习、成长能力)。同时,从国内运输更多的军队过去,将入侵的外敌彻底赶出边境线以外。具体到治疗疾病上,就是调动体内脏腑的气血,由内向外发散,将外邪祛除出体表毛窍——也就是“发汗”。

《黄帝内经》里早就说过:“其在皮者汗而发之”,老祖先们几千年的智慧,我们一定要珍视啊!

判断应不应该发汗的窍门

任何方法都是有适应范围的,这个世界不存在万能药。家长要学会判断哪些情况下可以发汗,哪些情况下不能发汗。脉诊、色诊过于专业,家长们可从孩子的病后症状上下功夫。

人的身体有三个界面:

皮毛、鼻孔、气管、肺泡的黏膜,可以直接接触到空气,从而被气候、温度、湿度、空气中的粉尘、颗粒、病菌、病毒影响到。这是中医三才中的“天”,鼻通天气,天之六气为人之六经。

口、咽、食道、消化道内壁直到肛门,可以接触到各种地面上出产的物质,从而吸收营养,也会由此生病。这是三才中的“地”,口咽通地气,地之五行养人之五脏。

在“天”、“地”之间的部分,是和外界隔绝的,需要通过“天”(肺泡、毛孔)和外界交流氧气,输出二氧化碳;需要通过“地”(口咽、消化道、肛门)来吸收营养,排除废物。这是三才中的“人”。

地和人的界面以后再说,看看“天”的界面,肺合皮毛,开窍于鼻。所以外感发生时,外来邪气会直接接触皮毛和鼻腔,造成鼻腔粘膜充血和体表组织中体液的凝滞不流通。所以外邪致病,最重要的指标是:鼻塞、身体酸痛、多汗。

鼻塞

对于青春期以前的孩子来说,外感时鼻塞症状非常明显;青春期以后及成人,有的人外感后鼻塞症状就不那么明显了。同时,鼻塞和流鼻涕是两个症状:

鼻塞,指呼吸不畅通,需要先排除鼻腔中是否有鼻痂等异物。孩子不能清楚表达时,可通过说话的声音改变以及睡卧时呼吸声音来判断。

流清鼻涕,除了外感风寒会出现以外,还可以因外界气体过度刺激或者脾肺气虚引起。

身体酸痛

这种酸痛范围比较广,大多数是整个肩背腰部都有。年纪小表达不清楚的孩子,往往表现出不愿意动,就算是抱着也会突然哭泣或者吭叽。如果用手轻轻抚摸后背,孩子会哭闹加重或把家长的手拨开。

异常出汗

这种出汗是指白天,比没得病时同样状态下出汗多。判断时要用手摸后背,脑门可以看见出汗时量就比较大了。晚上睡觉出汗不算,多是其它原因造成的。异常出汗只有伴有鼻塞才是外感,才能考虑发汗!

其中最重要的是鼻塞,排除了没有大量的鼻涕或干鼻屎的情况下,不论是发烧、咳嗽,甚至一部分的腹泻只要有鼻塞都应该先给孩子发汗。汗出来了,上述症状往往就会轻多了。

如何给孩子发汗

发汗首选的方法是葱豉汤。

葱豉汤:淡豆豉(药店买2两备用),除烦热,消积滞。淡豆豉是特殊工艺发酵的黑豆,天然酵母菌。这两年流行起来的“纳豆”其实就是没晒干的淡豆豉。而且淡豆豉用的是黑豆,纳豆一般都用黄豆。黑豆的药用作用要高于黄豆。3岁以下20粒;6岁以下30粒;6岁以上40--50粒;葱白(大葱),通阳气,解肌表。带根须,手掌长2段--3段,洗净剖开。

淡豆豉凉水浸泡30分钟,大火煮开后关小火,15分钟后加葱白,再煮2--3分钟即可。不用煮第二遍。因为走肌表的这些药物大多数都有挥发油成分,煮的时间长了,挥发了,它的作用就差了。为什么有的人煮的葱豉汤发不了汗?最常见的就是因为大葱煮的时间太长了。这个不用煮两遍,滋补药可以煮第二遍。

口味非常淡,带一点点香味,孩子一般都能接受。万一不接受,多放水煮淡点儿;也可加冰糖。注意,这个药必须温服!要是小孩喝几口不喝了,放在奶瓶里。什么时候口渴了,就让他喝这个。顿服频饮皆可。

葱豉汤最早见于药王孙思邈的《千金方》,是非常安全的。新生儿都可以吃,成人吃也有一定的效果,而且不用区分寒热。味道也不难喝。

吃完药之后,如果10分钟左右没出汗,就再给喝点热水,或者加件衣服,室内活动一下,汗就出来了。判断出没出汗,仍旧是摸后背,而不是看额头。

出汗后的处理

这个也很重要:尤其注意再次外感。

出汗不要太多,额头潮了或者后背上能摸出一点水迹就可以了,太多了反而伤肺气。

马上擦干,婴儿可以擦点痱子粉等。尽量不要让孩子捂着汗睡着。

衣服或被子一层一层减,不能一下子减太多。

晚上出完汗不要洗澡。

如果孩子症状减轻后胃口大开,切忌一下子吃太多,可以多吃几次。预防“食复”(吃太多可能引起症状复发,尤其是寒凉、水果、肉类)。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