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方式帮孩子勇敢地面对批评
我始终认为,培养孩子面对批评的心理素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每个孩子都是社会性的存在,从出生那天起,就不可避免地要与他人发生关系,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反馈信息,这些信息中,有正向的表扬、赞许和鼓励,也会有负向的批评和否定。和大人一样,正向的话孩子都爱听,接受起来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负向的话接受起来,却总不是那么容易,而且,如果没有足够的内心力量去面对这些负面的信息,很可能因此获得否定的自我意识。孩子的年龄越小,被批评信息导向否定的自我评价的可能性就越大,因为低幼年龄的孩子,对自己的评价具有很大的依从性,容易以成人的评价为转移,成人给予的批评信息多了,他对自己的评价也就成了负性的,长大后就很容易变得自卑、退缩,相信这是很多家长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那么,如何帮孩子更好地面对批评呢?我个人认为,让孩子分清“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非常重要。日常教养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很多方式让孩子明白这一点。
比如,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最基本的,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因为孩子做了某件错事就把孩子这个“人”一棍子打死,说些“你怎么这么笨啊!”“你呀,什么事情都做不好”之类的话,以免孩子总是把自己做的事情和自己这个人好不好联系在一起。
2、跟孩子表达自己的爱时,不妨经常强调这样的话:“妈妈爱你,爱的就是你本来的样子,不管你做了多傻的事情,犯了多少次错误,妈妈都一样爱你。”这样,孩子就会明白,妈妈爱的,是自己这个人,即使做了遭受批评的事情,也不必担心失去妈妈的爱。
3、当孩子因为别人的不当批评而难过的时候,可以引导孩子认识到,她之所以挨批评,主要是因为哪件事没做好,而不是她这个人不好。为了让孩子确信这一点,还可以同时帮她盘点一下她做的其他很棒的事情,让她认识到虽然自己这件事没做好挨批了,但她依然有很多好的方面,依然是个有很多优点的小孩。
九招教会孩子正确面对批评
和许多成年人一样,孩子往往也喜欢听表扬而反感批评。而家长和教师普遍认为,那些在孩提时代难以接受批评的孩子,长大后,也大多会对批评持“敬而远之”,或干脆“拒之门外”等消极态度。由此,他们进而认定,从小就学会接受批评无论对一个人的完整人格的塑造,还是对促成其事业的成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那么,如何培养孩子正确面对批评?
要求孩子冷静处理
不要对批评者反唇相讥,不要“自卫还击”,不要夸张引申等等,相反,应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冷静地分析出尽可能多的合理成分。
教育孩子不必对他人的批评大惊小怪
家长教育孩子,当然应该坚持表扬为主,但不妨在孩子牙牙学语或学步时,就有意识地让他既听到“正面”的肯定,也听到“反面”的批评。此时的批评一定要语气温和,分析中肯,且以更多的表扬为“前提”。如,“宝宝(学)说‘喝水’很清楚,但(学)说‘吃饭’妈妈还听不懂———来,跟妈妈再多练习几遍”;“宝宝昨天学走路一点也不怕累,怎么今天就怕累了?”这样有意识地早早“引进”批评可以帮助尚未踏上社会的孩子体会到批评和表扬同样常见!事实上,在幼儿期就能适应批评的孩子,长大后往往也较能适应社会,包括拥有正确对待来自他人的批评乃至非议的“平和”的心态,以及较强的承受挫折的能力。
要求孩子认真倾听
不论批评有多尖锐、多不中听,都应该要求孩子认真倾听。因为只有认真倾听,才会发现其中也许确实有几分道理,才能虚心予以接受。同时应该让孩子渐渐明白:对他人的批评认真倾听,不仅是一种文明的表现,而且也是完善自我之必需。
让孩子作对比
不妨在孩子接受批评并作出改进后,有意让其作一下前后对比———聪明的孩子自会明白接受批评有益。
允许孩子作出解释
如果批评不符合事实,那么应允许孩子作出解释,因为让孩子虚假地表示接受批评但心里大感委屈实际上不仅于事无补,而且可能引发种种心理弊端。不过与此同时也要让孩子明白解释的目的并不是推卸本来应负的责任,解释时一定要保持心平气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不要默不作声
冷静处理并不意味着对批评默默无语。家长应教育孩子对批评的合理成分虚心予以接受,甚至列出改进的办法或措施。
要求孩子对批评者一视同仁
不少孩子可以做到认真倾听并虚心接受来自师长的批评,但对同龄人的批评却拒之门外。这时应教育孩子:只要批评得有道理,即便这批评来自小伙伴,也理应虚心接受。
建议孩子作出道谢
对那些提出善意批评的人不论是谁,都可建议孩子作出真诚的道谢———这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虚心和诚意,而且还能加快弥合双方的分歧。
也让孩子学会作出批评
通过接受批评,孩子学会了知晓“如何作出批评才能使对方虚心接受”的要点。不妨帮他总结:批评前作好调查分析,语气要婉转,用词要文明恰当,态度不要偏激,要允许对方分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