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您是孩子的“精神供氧者”吗?

2015-02-02 13:21:39 出处:乖乖网 标签:

人们总说父母是伟大的,因为父母对孩子是最无私的,愿意为孩子付出一切。但是仅仅无私就称得上伟大吗?恐怕没那么简单。有些父母对孩子非常疼爱,无微不至地照料,倾其所有供孩子读书,孩子却不争气,不仅学业一塌糊涂,而且不思回报,对父母没有起码的尊重,让父母伤透了心,原因何在?本期,我们邀请教育心理学博士、家庭教育专家沈子辉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如何做真正伟大的父母。

您是孩子的“精神供氧者”吗?

重新审视父母恩

我先提一个问题,供大家讨论:什么是父母恩?

宋玉霞(12岁女孩的妈妈):准确的定义我说不好,但哪个做父母的没有切身体会?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分娩对妈妈来说无异于过鬼门关;养育孩子,哪家父母不是给孩子吃最好的,用最好的?等孩子上了学,哪家父母不操心孩子的学习成绩?择校费、一对一辅导费,只要有积蓄,哪家父母舍不得,就算没积蓄也会觍着脸向亲戚朋友借呀!还有很多很多,一言难尽,反正只要养过孩子的都知道什么是父母恩。可惜呀,孩子们好像都不知道。

董学明(17岁男孩的爸爸):前一段流行的那首歌,歌名叫什么来着?里面有一句歌词太感动人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

主持人:那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

董学明:对。时间都去哪儿了?都无私地奉献给孩子了。这就叫父母恩。但问题是孩子不懂。我儿子学习不肯用功,成天就操心上网打游戏,他说他不是读书的料,再读也考不上大学。唉!我和妻子很伤心,为什么他不理解父母恩呢?我们为他付出的一切难道都要打水漂吗?

主持人:看来,仅仅给孩子舒适的物质生活是不够的,溺爱甚至是有害的,真正的父母恩还应该包括丰富的精神生活。究竟什么是父母恩,请沈博士谈一谈。

沈子辉(教育心理学博士,家庭教育专家):父母在孩子的生命里,首先扮演的角色是物质供养者。孩子作为一个有机体,需要父母提供吃、穿、住等物质条件才能活下来,并逐渐发育成一个成年人。就像有机体需要物质供应一样,孩子的精神人格同样需要适当的养分才能发育成长。常识和经验都告诉我们,任何人其实都是两个人,即“肉体的人”和“精神的人”。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原因是“精神的人”。一个孩子好学上进、学习自觉、体谅大人、帮助同学、协助老师等良好行为表现,取决于他的“精神的人”状况,而与他的“肉体的人”几乎没有关系。同样,一个孩子好吃懒做、无心学习、桀骜不驯、与人冲突、自私自利等行为表现,也是他的“精神的人”的状况决定的。一个人是好是坏,是高尚还是卑下,是伟大杰出还是平庸无为,是才华横溢还是愚笨迟钝,主要取决于他的“精神的人”的发育状况,而与他的“肉体的人”基本无关。因此,作为家长,要想使自己的孩子成长为杰出的人,教育重点就是按正确的方式培育“精神的人”。也就是说,养育孩子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注重物质满足,忽视孩子的精神需要,那么这样的父母恩是有缺陷的,对孩子的成长极其不利。

宋玉霞:您所说的精神满足究竟指的是什么?

沈子辉:教育心理学界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要把孩子培养成杰出的人,必须给他的“精神的人”提供丰富的养分,使孩子的“精神的人”健康发育。为了区别物质供养,我们把精神的养分供应称为“精神供氧”,意思指给“精神的人”提供氧气。要使孩子的“精神的人”健康发育成长,在孩子生命之初,至少得有一个精神供氧者。在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至少要有一个成年人,无条件地接纳他,无条件地爱他,用欣赏的目光关注他,不断地鼓励他,经常地表扬他,及时地确认他的优点,花大量的时间陪伴他,等等。这样做的结果,相当于给孩子输入精神的养分。由于有人陪伴,消除了孩子与生俱来的恐惧。他感到自己是安全的,由于被爱和接纳,使他找到了自我价值,他的生命才打破原来的封闭状态,开始向外扩张,就像小鸡冲破了蛋壳,种子冲破坚硬的外壳一样,他开始探究周遭的世界。由于被鼓励和表扬,他不再害怕人,开始产生与人交往的欲望。如果在孩子的生命初期,没有精神供氧者或供氧不足或供给有害成分,比如打骂、恐吓等,那孩子的“精神的人”的发育成长一定会受到影响,致使孩子的外在行为出现偏差。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