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3—6岁

儿童遗尿症不用慌!中医药汤心情梳理来解决

2015-01-28 15:02:57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儿童护理 遗尿症

相信在电脑面前的各位,小时候肯定也尿过床吧~其实在一般情况,3~4岁的时候,孩子可以自主控制排尿了,但是如果年林超过了5岁,还是隔三差五的尿床,在一月上就是得病了,叫做遗尿症,宝宝有了这个病应该怎么办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传统中医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

遗尿症的定义

一般情况下,孩子在3~4岁开始控制排尿,如果5~6岁以后还经常性尿床,每周二次以上并持续达6个月,医学上就称为“遗尿症”。夜遗尿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男孩比女孩患此病的概率高。小儿遗尿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遗尿,原发性遗尿是指小儿从小至就诊时一直有遗尿,而继发性遗尿是指小儿曾经停止遗尿至少6个月,以后又发生遗尿。排除疾病引起尿床的原因,原发性夜遗尿确切病因尚不清楚。

儿童遗尿症不用慌!中医药汤心情梳理来解决

宝宝3岁以内,由于正常的排尿反射尚未建立,排尿不能自控。睡觉时尿床,尿裤子属于正常现象,然而当宝宝3岁以后,如果夜间仍不能控制排尿,就属于异常现象了。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遗尿症。那么如何治疗小儿遗尿症呢?

遗尿症的病因

小儿遗尿可能和以下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

夜遗尿通常在家族中显性遗传,若父母都曾为夜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便有3/4机率尿床。若父母一方有曾为遗尿患者,他们的孩子有1/2的机率患病。

2.疾病因素

蛲虫症(虫体对尿道口的刺激)、尿路感染、肾脏疾患、尿道口局部炎症、脊柱裂、脊髓损伤、骶部神经功能障碍、癫痫、大脑发育不全、膀胱容积过小等,但因病引起的遗尿只占很小的比例。绝大多数孩子的尿床与精神因素、卫生习惯、环境因素等有关。

3.睡眠很深

不能及时醒来排尿。

4.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

由于膀胱的夜间控制能力发育迟缓,夜遗尿患者随年龄的增长,症状或许有所改善,停止尿床;但停止夜遗尿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甚至有1%的人进入青春期后还继续尿床。

5.环境因素

环境的改变、气候变化如寒冷等。此外,孩子入睡前饮水过多,吃了含水量多又有利尿作用的水果,父母在孩子夜间有便意时没有及时把尿等,都会造成孩子尿床。

6.不能产生足够的抗利尿激素ADH

抗利尿激素是一种由人体自然产生并可减少尿液量的激素。有20%~30%的夜遗尿孩子在睡眠中,身体不能产生足够的控制尿激素ADH。

7.其他

部分患儿没有受到排尿训练,如长期使用尿布,父母夜间不唤醒孩子,甚至有些父母在孩子躺在床上睡眠时帮他们排尿,造成孩子睡眠中排尿的习惯,久之容易发生夜间尿床。

怎样对待尿床的宝宝

引起尿床的原因很多,虽然有一些疾病可使宝宝患遗尿症,但对于大多数尿床的宝宝而言,只要父母注意看护并去除生活中可能造成尿床的因素,宝宝尿床是可以得到纠正的。

减轻心理压力

经常尿床的宝宝往往胆小、敏感、易于兴奋或过于拘谨。所以,父母应从培养宝宝的性格入手,来纠正尿床现象。对待尿床的宝宝,不要责备、恐吓,那样只能使宝宝精神更加紧张而加重尿床现象。应该解除宝宝的心理负担,一旦宝宝没有尿床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宝宝的尿床现象将会减少。

掌握排尿规律

入睡后宝宝排尿往往是有规律的,多数宝宝是在睡熟后2~4小时出现排尿。聪明的妈妈掌握了宝宝的排尿规律后,应提前一些叫醒宝宝排尿。次数为一夜1~2次,不可过多,否则也会影响宝宝睡眠。重复多次后,宝宝就会自己在排尿前醒来。

专家指出,如果儿童已经出现神经性尿频,治疗起来就要分三步走:

1、家长不要再因尿床责骂、恐吓、打孩子,要让他感受一个宽松的环境和气氛,消除他对遗尿和尿频的自责羞愧心理。这样,他的精神紧张就会慢慢消失。加上家长的关心、安抚和照料,其心理就会慢慢恢复正常,遗尿和神经性尿频就可能减轻。

2、在调适孩子心理的同时,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作息规律和习惯,睡前少饮水,夜间定时叫孩子排尿,通过这些方法有助于其减少遗尿。

3、在通过上述方法获得一定效果后,可以给孩子服维生素B1等,或者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少量的镇静剂如安定等。此外,六味地黄丸、柏子养心丸等养心补肾的市售中成药,也可作为辅助药物。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