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实施幼儿素质教育是对《幼儿园工作规程》的深入贯彻执行。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主体,《幼儿园工作规程》是我国幼儿园工作的根本性行政法规,是管理幼儿园、组织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依据。《规程》中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规程》进一步明确指出了幼儿园保教工作的具体目标是: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
发展幼儿智力,培养正确运用感官和运用语言进行交往的职能,增进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初步的动手能力。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勇敢、爱护公物、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幼儿初步的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和能力。纵观《规程》的各项要求与今天极力推进的素质教育之基本要义完全相符,《规程》的规定就是要使全体幼儿的体、智、德、美各方面主动和谐地得到发展。因此,推行实施幼儿素质教育不是另起炉灶、单搞一套,认真踏实地实施幼儿素质教育就是全面深入地贯彻《规程》,就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就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基本素质,实现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
四、当前,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幼儿教育也必然受其影响,无论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还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上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应试教育的印迹。这些影响的存在防碍着幼儿教育目标的实现,亟待纠正与消除。客观地说,幼儿教育没有升学的重重压力,幼儿教育尚不是应试教育的主战线,但由于应试教育影响的广泛性,幼儿教育往往也自觉不自觉地搭上了应试教育的这挂战车,在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及方式上存在着一些应试教育的印迹。表现有:
(1)忽视幼儿全面和谐发展,只注重智力开发与技能培养。在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幼儿家长及教师比较重视让幼儿学习专门的知识与技能(如识字、英语、绘画、钢琴等),为此肯于投入财力与精力,而幼儿的情感、品德、生存能力的培养往往被淡化或搁置。
(2)忽视全体幼儿的发展。在教育观念上没有确信每个幼儿都有巨大的发展潜能,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取得进步,而过早、过份区分和夸大幼儿之间的发展差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关心、喜欢那些聪明、漂亮、规矩的幼儿,对好动、胆大、内向的幼儿缺乏关注和耐心,以致于这样的幼儿从小就被另眼相看。
(3)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在教育实践中以教师的主导替代幼儿的主动,没有更多地为幼儿提供主动体验、自主探索的机会,要求和期待幼儿接受现成、固定的答案,抑制了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
(4)忽视幼儿发展的独特性,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出现比较严重的“小学化”倾向。一些幼儿家长及教师认为只有去学习一些小学的知识,才是学习,幼儿才能有收获,有发展,于是幼儿游戏的时间和空间被严重挤占,幼儿要向小学生一样去背课文、写作业、答考卷,结果没有为幼儿真正打好诸如注意品质、思维灵活性、主体适应性、意志力等入学的重要基础,没有做好入学的准备。
(5)忽视了幼儿素质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教育能力的提高。几乎是从职前教育(幼儿师范)开始,一提及幼儿教师,人们很在意他是否能弹琴、唱歌、舞蹈、绘画,而其观察评价幼儿、设计组织教育活动、创设软硬教育环境及作家长工作等教育能力则被人们严重淡化,甚至可有可无。这种重技巧、轻教育能力的倾向造成了教师组织教育活动时只顾“花样翻新”“热热闹闹”,而不注重教育实效。一部分幼儿园在评价使用教师时只讲其“弹琴、绘画”等技巧的功夫,而忽视了教师最根本的教育能力。这种倾向严重阻碍着幼儿素质的培养。
(6)忽视建立符合幼儿素质发展的评价体系。应试教育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重要标准,幼儿教育尚未出现“分数”大行其道的态势,但人们却在自觉地以“分数”为参照,以是否记住哪些答案来统一评价幼儿,而忽视了针对每个幼儿原有水平及发展程度的全面评价。幼儿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向前发展,而不是塑造统一规格、一致水平的人,因此,完全统一的标准是不利于培养具有个性、创造性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