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让人不解的事儿,比如性格外向的孩子突然见了人就躲在妈妈后面,再比如一向乖巧懂事的孩子突然一说话“不”就成了口头禅......这些行为家长应该如何解读呢?
我只喜欢妈妈——认生
场景
我出生的时候,谁抱我我都高兴,后来我慢慢发现,妈妈每天跟我说话,给我换尿片,唱好听的歌给我听,我越来越喜欢看妈妈的脸,喜欢听妈妈的声音,别人抱我我会大哭,妈妈走开我也会哭,看到妈妈,我才觉得安全和放心。大人们都很不解,奇怪我小时候还不挑人,现在怎么不让抱了,奶奶甚至有点伤心了,可是你们知道吗,那是因为我长大了呀!
给父母的话
随着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6个月左右,能区分熟悉的人和陌生人,开始认生,出现对妈妈的分离焦虑和陌生人焦虑,只喜欢让妈妈或者最熟悉的看护者抱,陌生人抱会大哭,这是孩子成长的标志。
这个时候,可以多跟孩子玩躲猫猫游戏,这会让孩子意识到,看不见并不等于没有了,慢慢地,孩子会建立“客体永久性”,知道妈妈只是暂时离开,并不是没有了,分离焦虑就会减弱。
我有自己的想法了,对于别人的想法我会通通说“不”
场景
两岁的我,忽然发现一个重要的问题:我和别人不一样。于是我想证明给别人看,我想自己穿衣服、自己吃饭,自己画画,虽然在爸爸妈妈看来我会弄得一团糟,衣服可能会穿反,吃饭吃了一地,颜料也到处都是,但是能自己做事情真的让我很有成就感。更让爸爸妈妈头疼的是,为了表明我自己的想法,对于别人的想法我通通说“不”,睡觉吗?不!回家吗?不!洗手吗?不!要不他们怎么能知道我是一个独立的小孩了?爸爸妈妈有点受不了了,说我怎么不乖了,变成了另一个小孩,如此“逆反”?还有人给我们这样的小孩起了个名字叫“可怕的两岁儿”,这让我们觉得好冤枉,其实我们真的没有这么可怕,我们只是在向您表明:我们长大了!
给父母的话
两岁以后,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也就是进入了人生的“第一独立期”,特别想独立做事情,对于爸爸妈妈说的话喜欢说“不”,这都是孩子长大的标志,父母应该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并为孩子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支持你的孩子,可以和孩子有不同意见,但要坚决捍卫孩子说话的权利。给孩子独立做事情的机会,虽然有时候他会弄糟,但是给他独立穿衣服、吃饭的机会,会让孩子越来越自信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