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A是个在班里表现优异的宝宝,不但学习认真、积极回答问题,而且手工、绘画、唱歌样样出类拔萃。但是小A有一个小“毛病”:偶尔会挠人或者咬人,这让老师和家长十分苦恼。
一次,在户外活动时间,小A又打了小朋友。老师把她叫到没人的地方进行批评和教育。出乎意料,小A特别排斥,还打了老师。等她哭闹结束后,老师从小A的优点入手,慢慢和她谈心,并说要和她一起克服这个打人的缺点:没想到先前蛮横、不容侵犯的小A委屈地哭了,告诉老师,她也知道这是一个缺点,会给别人造成伤害,她也很想克服,但是克服起来十分困难。小A表现出的这个年龄段的宝宝难以见到的成熟与沉重,让老师看到了她内心所背负的包袱。老师认为这个问题的产生不是一朝一夕,也可能有更深层的原因,于是决定和其父母认真谈谈。
老师通过与家长几次沟通发现,小A的妈妈是个事业发展很好且十分要强的女强人,在日常生活中也时时要求宝宝完美,很少给予宝宝表扬、拥抱,对宝宝的错误总是表现得过度严肃,这都给小A的心灵造成了一定影响。几次沟通后,老师给了家长一些合理的家庭教育建议,共同帮助小A克服缺点。
小B从小习惯早睡晚起,晚上一般睡十来个小时,基本不午睡。入园以后的午睡成了小B最难熬的时间,他总会克制不住地去打扰其他小朋友,让老师十分头疼。在妈妈接小B离园的时候,老师多次提到这个情况,弄得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有些紧张。
小C最近对上幼儿园很反感,每天早晨上幼儿园都得哭上一阵儿,在家时话也越来越少了,一提幼儿园或老师就表现出抵触情绪。家长猜想小C也许在园里受了什么委屈,十分担心他在园的生活,于是,在送宝宝入园的时候顺便找老师沟通。出乎意料,老师误以为小C的妈妈是来闹事的,因此态度十分恶劣,对谈话也很抗拒。于是,不但问题没有解决,还僵化了家园关系。
与上述情况相似的还有:宝宝诉说老师冤枉了自己、老师给每个宝宝展示自己的机会不均等、其他小朋友欺负自己可老师不管等等。遇到这样的情况,家长难免猜测和担忧,但即便如此,家长也要对老师有充分的谅解。想一想,家里两三个家长照顾一个宝宝都很累、很辛苦,而3个老师却要照顾、教育30个左右的宝宝,还要关注他们的情绪变化,有时还要面对家长的猜测与质疑,也很不容易。因此,遇到问题时,家长千万不要以指责的态度与老师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