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
自己的事自己做,如独立地吃饭、穿脱衣服、穿脱鞋袜、梳头、入厕、叠被、整理玩具图书等,并能够逐渐学会洗小件衣物。
帮助成人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择菜、剥豆、倒垃圾、到附近商店买小商品等。
与家长一起自制玩具和修复图书,如用纸盒、瓶盖、硬币、画笔等做小玩具;用剪刀、胶水、布块等修补破损的图书、玩具等……
上述列举的事项是一个有参考价值的家务范围,您不必拘泥于此,只要孩子力所能及的家务,均可鼓励他参与。
3.让孩子“被需要”
我们往往因孩子幼小、可爱,对其进行悉心的照顾、呵护,总觉得他需要我们。其实,有意识地给孩子一种“被需要”的感觉也是必要的。如果孩子永远处于“被关注”、“被宠爱”的氛围下,一直感受不到家人对自己的需要,又怎么会萌生对家人的责任感呢?
Step1:让孩子“被需要”,可以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委托给孩子,尤其是孩子3岁以后。比如,请他给家中的金鱼定期喂食、给小盆栽定期浇水;每天晚饭后帮爷爷拿报纸;从超市回来时妈妈提大包、请他拿小包;奶奶做饭时请他帮忙剥蒜……
Step2:有的孩子已经习惯了被别人照顾,而不愿去做您安排的事情,这也是正常现象。您不妨用点招术,比如:报纸上有个小狗,给爷爷拿过去,你们一起找找;剥蒜可好玩呢,不信你看……
Step3:孩子免不了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不再感兴趣的情况,提醒您不要就此失望或停止,应给予孩子精神上的鼓励或换些新的任务、方式。
Step4:如果您有一个儿子,当他屁颠屁颠地解决了您的“难题”,记得鼓励一句:有儿子就是不一样;如果您有一个女儿,当她鞍前马后地完成了您的“需要”,记得表扬一句:有个女儿真好!请学会“需要”他们。
4.承担责任从“娃娃抓起”
多少年来,无数个家庭中都曾上演过这样的“情景剧”:孩子走路不小心摔倒了(或碰到了桌子),大哭起来。家人连忙上前一边安慰一边“讨伐”地面(或桌子):“谁让你撞我们宝宝的,宝宝不哭,妈妈打它。”于是,宝宝渐渐止住了哭声,同时也以为是路(桌子)的错,而不是自己的责任。
同样的事情美国妈妈这样做:问一声“Areyouok?”很多孩子此时边回答边慢慢爬起来了;或者是鼓励他:“宝宝,你是个勇敢的孩子,妈妈相信你一定会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