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动画片中的暴力因素对幼儿行为的影响
①使幼儿的破坏行为增多
孩子的特点之一是模仿性强,而榜样人物行为的后果直接影响孩子对这一行为的判断。若榜样人物的行为受到表扬,则幼儿会积极地模仿;若受到批评,则会抑制幼儿的行为;若没有任何影响,幼儿依然会模仿。通过在幼儿园观察后发现,他们每次看了动画片之后,都会有特别多地模仿动画片中人物的行为出现。有一次看动画片《猫和老鼠》后,孩子们在玩玩具和看书的时候情绪明显比平时激动,许多孩子把玩具和书本乱丢、乱扯,用力地敲桌子,老师制止之后,没一会儿又开始了,而且都笑得很开心。看到玩具和书本毁坏,都让他们非常激动和享受。动画片《猫和老鼠》幽默搞笑,但都是通过两只小动物在互相追打中发生的趣事来引人发笑,它们经常把屋子搞得一团乱,显然幼儿因此觉得破坏周围的事物也能使他们开心。而且这部动画片中的各种暴力行为通常不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管是主角受伤了还是东西被毁坏了,都能很快地恢复过来。这让幼儿产生错觉,认为自己的行为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因而行为更加放肆。
②幼儿容易模仿攻击性行为
生活中有很多孩子喜欢把自己当成打怪兽的英雄,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行为的严重后果都会抑制幼儿的行为。而在这里,对他们来说只是个游戏,他将自己的角色设定为拯救世界的英雄,将其他人设定为将要被打败的怪兽,由于这样的背景,他们的攻击行为就变得合理了,幼儿也就没有了顾忌。在他们看动画片的时候,那些勇士最终打败了敌人受到了赞扬和崇拜,他们把自己也带入了其中,与动画片中的英雄一同享受了那种成就感,然后在现实中,他们就通过这样的游戏来获得成就感。这些打着正义的旗号却有大量暴力因素的动画片刚好为幼儿设定了一个他们认为可以任意进行攻击性行为的情境,使得孩子们的暴力行为不断增多。
从问卷结果来看,大多数家长都认为幼儿观看动画片的负面影响是行为变的暴力,会学着动画片的情节打人。我们去问幼儿时,他们也知道打人是不对的,但他们还是会不自觉地模仿,这主要是因为:主流的动画片都是具有强烈的正面色彩的,无论是否包含了大量的暴力内容,其情感都是正面向上的,塑造了许多英雄的形象。幼儿很容易崇拜这些在动画片中几乎无所不能的厉害人物,因此不自觉地将其当做自己的榜样,常常模仿那些卡通人物的语言和行为。在他们看来那些打斗的动作新奇有趣,即使有些是“坏人”的行为,他们在不经意的情况下还是会表现出来。而那些消灭邪恶的正义人物的行为就被理所当然的合理化了,他们的生活充满幻想,有时候甚至会将现实和想象搞混,所以幼儿认为那些人物是真实存在的,他们也可以成为那样。我们经常看到小男孩模仿奥特曼打怪兽,但现实中并没有真的怪兽让他们打,这时他们就会把身边的人假想成怪兽进行攻击性行为,意外造成伤害的例子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