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1—3岁

3岁前要不要给孩子读童话?

2015-07-08 10:13:11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早教 幼儿早教方法 家庭教育

爱好亲子共读的你,曾为“3岁前要不要给孩子读童话”而苦恼过吗?童话故事中那些“悲惨”的、“不友好”的情节该怎么给孩子读?那些“大灰狼”“老巫婆”“坏继母”的形象,会不会让孩子感到害怕甚至留下心理阴影?读时又要注意些什么?来看看今天两位阅读达人的讨论吧!

3岁前要不要给孩子读童话?

甲方:经典童话适合3岁前的孩子读

童话故事,可培养3岁前孩子的情感能力

0~3岁,是培养孩子情感能力的关键期。而童话故事中蕴含很多种情感,比如,友善的、焦急的、失望的、憧憬的等等。和孩子共读这些故事时,可以很好地发展孩子的情感能力,引导他去体会故事主人公在不同境遇下的感受。比如,主人公遇到困难后,他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会有怎样的感受等等。这也是在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而这种情感能力对于培养孩子日后的同理心,让他学会在今后的社交中怎样体会他人的感受,至关重要。

童话故事,功能性简单,结构完整,可以发展3岁前孩子的语言能力

童话故事情节简单,而逻辑清晰,适合孩子掌握语言的规律,这是童话之所以被称为童话的理由。再者,语言的形成需要内容,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话题。童话故事对主人公的设计,易让孩子们产生共鸣,比如憨厚的小猪、调皮的小猴、善良的公主,这些人物被孩子们所认同与喜爱,有利于激发他们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当然,我们在为孩子选择童话时,也要有所侧重,在0~2岁阶段,可以为孩子选择以动物题材为主的童话,如《小蝌蚪找妈妈》《狼和七只小羊》等,这样可以培养孩子们的爱心与对自然的兴趣;2~3岁可以阅读一些人物题材的童话,因为这个时期是儿童进入性格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建议寻找围绕个人品德与社会规则的童话,如《匹诺曹》。

另外,孩子在2岁左右的时候,会开始有意识地进行自我探索与对外的探索,他们按照一套掌握的“逻辑”去应对陌生的情境。在童话故事中,善良的主人公虽历尽坎坷,遭遇挫折,但最终都会收获幸福;而邪恶的坏蛋看起来狡诈、强悍,最后却一定是一败涂地。这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单纯的故事结构,恰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套简单的生活逻辑,这样的逻辑有助于儿童心理的发展。

建议 3岁前读童话,需注意的2大事项消极事件,用积极态度来应对

诚然,童话故事中有很多消极、负面的内容,比如狼外婆、老巫婆等可怕的形象。针对这类故事,家长可以将其牵引到一定的高度,如可从安全教育的角度切入,因为大灰狼、巫婆其实象征着生活中的一些“坏人”。如果单纯地和孩子讲不要和“坏人”说话、不要和他们走,可能很抽象。这类童话就起到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和“导向”作用。

读童话,3岁前不要“归因”,要“拓展”

给3岁前的孩子讲童话时,应当引导孩子顺着情节“往前推”,而不要“往后导”。比如读到白雪公主被赶出了城堡时,不要对孩子说:“因为她有个坏继母。”而是应当引导孩子去思考在这样的境遇下,主人公是怎么做的,有怎样的表现。否则,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不安全感,如担心“我会不会有个坏继母?”或者,当妈妈不满足自己或在凶自己时,就把妈妈和“坏继母”联系起来。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