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最多见,继发性多由于泌尿道感染等泌尿系统或者全身性疾病引起。大部分宝宝在2岁或2岁半时,就能在夜间控制排尿了,尿床现象会大大减少。但有些宝宝到了两岁甚至两岁半后,还只能在白天控制排尿,晚上仍会常常尿床。不过这种现象也是正常的,算不上遗尿症,父母不用太担心。
随着神经系统发育,脑干、大脑皮质对脊髓控制的不断完善,宝宝的膀胱对排尿的控制会自然形成并逐步加强,也就慢慢地告别尿床史。
遗尿症的病因有哪些?
遗尿症是儿科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儿童可自愈,但亦有少数儿童会持续至成年。遗尿症儿童会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不合群、表达能力下降、社会交往障碍等,对学习和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容忽视。
遗尿症由多种病因所致,大部分遗尿症儿童有睡眠觉醒障碍,即夜间睡眠过深,难以唤醒。这种觉醒反应可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完善。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是引起遗尿症的常见原因。抗利尿激素是人体分泌的一种利于尿液浓缩的激素。正常人夜间分泌的抗利尿激素比白天要多,使夜间尿量能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遗尿症儿童夜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夜间尿量增多,不能适应膀胱容量而发生尿床。此类儿童对去氨加压素的治疗有很好的疗效。
膀胱功能障碍也会引起遗尿症。膀胱功能障碍主要包括功能性膀胱容量减少及逼尿肌不稳定。其中,逼尿肌不稳定的儿童常伴有白天尿频、尿急症状,甚至有湿裤现象。此类儿童对去氨加压素的治疗反应欠佳。而对一些顽固性遗尿症儿童,还应警惕有无后尿道梗阻。此外,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便秘导致粪便积聚,对膀胱产生挤压而不容易把尿液“憋”住,从而引起尿床;有些孩子习惯在睡前喝很多水或饮料,也会引起尿床;其他如遗传因素、心理因素对遗尿症的发生也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