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他们是被管的太多,最终失去了自我;现在他们的孩子,是被管的太少,而使得孩子的自我一直处于游离状态。
这些父母大多把“放养”理解成为了“放羊”。给孩子足够的自由,自己做甩手掌柜,完全未实现父母应该起到的引导、支持孩子成长的功能。
像野草一样长大的孩子固然是自由的,但却过了头。就像一棵植物一样,因为未经过必要的修剪,他们大多失去了本该成为栋梁的机会。
第二类父母,倒是喜欢琢磨的一类人。她们还会在网上看很多育儿知识,或者买买相应的育儿书读。
只是因为这些东东西西过于零散的知识,往往难以形成科学、完整的体系,父母在学习、理解、消化、及至执行的过程中,很容易一知半解。
譬如知道要“接纳”孩子,于是当孩子开始挥舞拳头往大人身上锤的时候,也仍然予以“笑纳”;或者孩子有任何需求,都无条件满足,包括物质需求等等。
这会很容易惯坏孩子。因为没有体验过必要的拒绝、延迟满足训练、对规则的适应等,一旦这些孩子走上社会,就会感觉到举步维艰。
其实“放养”并没错。关键是要科学“放养”,即把握好“放与不放”、“管与不管”、“规则与自由”之间的度。
下面是我对科学放养给出的几点建议,供父母们参考:
1、可以放开手,让孩子们去玩,但是父母必须要负责为孩子提供更科学、合理的玩的素材。
譬如对于孩子的跑、跳、爬、瞎折腾等,都不过多限制,提供给孩子广阔的玩的空间,但是若玩中能针对孩子的内在发展需求,给予合适的引导和刺激,就会让孩子在玩中吸收到更多营养,如促进认知、学会协作、体验到美育和心灵滋养等等。
很多早教课程的功能与意义即是如此。
这样科学玩大的孩子,无疑要比那种缺乏大人陪伴与引导、独自疯玩的孩子,发展得更充分,也更容易适应接下来的各种学习任务和挑战。
2、可以不管原本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情,譬如吃饭、穿衣服、学习成绩高低、选择什么作为自己的兴趣爱好等,就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去体验,去做选择,并独自承担自己选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