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0—1岁

宝宝生命中的第一个游戏很重要

2016-02-20 14:26:17 出处:乖乖网 标签: 幼儿游戏 婴儿早教 儿童游戏

但是,几个星期以后,婴儿的行为产生了变化。他开始使劲丢奶嘴,甚至有点生气的样子。同时,他也不准备马上把奶嘴捡回来。这个时刻就很接近弗洛伊德提到的游戏阶段了,因为现在“奶嘴”开始代表“母亲”。但是,和弗洛伊德的侄子不同,此时婴儿的行为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拒绝: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拒绝母亲,把自己解放出来。

专家解读

这里我强调一下:家长总是忘了(或不想承认)婴儿也需要自由、独处的时光。婴儿天真无邪,但也很自私:需要时,母亲必须时刻在身边;不需要时,又想让母亲给他们自由。但照顾者们很少给婴儿自由,婴儿也渴望自由。

接下来的游戏中,表现出了更复杂的心理状况:此刻,婴儿才开始对“捡不回奶嘴”感到了害怕。因为在“丢奶嘴”的游戏中,他不仅拒绝母亲,还想在更多细节上控制母亲,于是,他用象征的方式满足了愿望,随自己所愿“拒绝她或拥有她”。但这种“捡不回奶嘴”,也就是“无法让母亲回来”时产生的恐惧,却是在害怕母亲的报复,担心母亲用“永远不回来”报复他。

但是,游戏的发展并没有结束,随着另一个阶段的到来,更多地进入了游戏。孩子把奶嘴丢出去,然后盼望着别人从地上捡起来还给他。奶嘴起初代表了他的身体,接下来在爱的游戏中代表了母亲,现在,奶嘴变成了游戏中用来交换的物体。此时的游戏就有了互动。如果大人不把奶嘴捡回去,孩子就会哭闹,这一刻,孩子需要的不再是奶嘴,而是一种关系。

专家的话

奶嘴的游戏中有多么丰富的体验。首先,和身体相关的体验,和外在世界的体验,最后,是一种类似成人的体验,孩子第一次,自愿去寻找一种和他人的互动关系。著名的儿童心理分析师温尼科特提出了“过渡性客体”理论,他认为,孩子会选择一个客体(玩具,毯子,柔软或温暖的东西)作为连接自己和母亲的工具。于是,客体一部分是自己,一部分是母亲。我认为,在这种客体出现前,奶嘴和属于奶嘴的游戏早已戏剧化地呈现了类似的,但却更复杂、更强烈的体验。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