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宝宝都会有一段时间皮肤发黄,甚至连巩膜也发黄,这就是新生儿黄疸。有人认为黄疸期不能喂母乳,这是真的吗?
“生理性黄疸”VS“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分为“生理性黄疸”与“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早期,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生理特点所致,排除各种病理因素,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到一定范围内的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正常发育过程中发生的一过性胆红素血症。
足月宝宝生理性黄疸多于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高峰,黄疸轻重不一,轻者仅限于面颈部,重者可延及躯干、四肢和巩膜,但不会超过手腕和脚踝,大便色黄,小便不黄,一般无其他症状,持续7~10天可消退。
早产宝宝由于血浆白蛋白偏低,肝功能更不成熟,黄疸程度较重,消退也较慢,可延长到生后2~4周。
生理性黄疸主要是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其增高的生理范围随日龄及胎龄而有不同:足月宝宝生后24小时内<6mg>
生理性黄疸不需特殊治疗,多可自行消退
早期喂奶,供给充足奶量,可刺激肠蠕动,建立肠道正常菌群,减少肠肝循环,有助于减轻黄疸程度。有些宝宝最初出现黄疸时是生理性黄疸范畴,但有进一步发展为病理性黄疸可能,所以应密切监测黄疸变化及有无其他异常情况,如超过生理性范围则应积极处理。
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出现以下情况之一时,要考虑病理性黄疸:
1.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胆红素水平>6mg/dl;
2.足月宝宝胆红素水平>12.9mg/dl,早产宝宝胆红素水平>15mg/dl;
3.血清结合胆红素>1.5mg/dl;
4.胆红素水平每天上升>5mg/dl;
5.黄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4周,或虽未超过该期限但进行性加重。
病理性黄疸原因解析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原因较多,并常有多种病因同时存在:
1.胆红素生成过多如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蚕豆病)、地中海贫血,颅内出血、头颅血肿,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维生素E缺乏和微量元素缺乏,使用磺胺、樟脑、水杨酸盐等药物。
2.肝细胞摄取和结合胆红素能力低下如感染既可致溶血又可抑制肝酶活力,母孕期疾病可导致患儿发生窒息、缺氧、酸中毒,患儿有低体温、低血糖、低蛋白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遗传性因素如Criger-Najjar综合征、Gilbert综合征等。
3.胆红素排泄异常:包括新生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代谢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果糖不耐受症等,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如家族性进行性肝内胆汁淤积症等,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汁粘稠综合征等。
母乳性黄疸属于病理性黄疸范畴
母乳性黄疸表现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多见于足月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