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急症向宝宝袭来,爸妈的心一定是慌乱紧张的。如果要求爸妈完全理智肯定是不切实际的,但是,在给自己预留下尽量短的心理平复期后,爸妈还是要冷静下来,采取科学的“应急”措施,这样才能保证宝宝尽快从急症中恢复,健康平安地成长!
应急措施1:
宝宝发热别捂,尽快查找原因
小儿正常体温为36.4℃~37.3℃,上午稍低,下午稍高,波动范围不超过1℃。当宝宝腋下体温超过37.4℃或肛表超过38℃、口表超过37.5℃,则为发热。体温≤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5℃为超高热。
诊断要点:
1注意发热热型(如间歇热、不规则发热等都有不同的诊断意义)和发病年龄、季节、流行病区及发热持续时间。
2注意发热伴随症状,如呼吸道、消化道、神经系统症状、有无皮疹及淋巴结肿大等。
3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尿、便常规,血培养,尿培养,必要时检查脑脊液及骨髓穿刺、血沉及结核菌素试验。
4 X线检查等。
鉴别诊断:
发热分感染性及非感染性两类,发热两周以上为慢性发热。
感染性发热
1.呼吸系统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脓胸、中耳炎、咽后壁脓肿、慢性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等均有发热。另外,结核感染可见发热、乏力、盗汗、食欲减退等症状。
2.消化系统疾病,如:婴儿腹泻、急性菌痢、急性坏死性肠炎、伤寒、病毒性肝炎、肝脓肿、结核性腹膜炎等也会有发热症状。
3.泌尿系统疾病,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疾病也会有感染性发热。
4.神经系统疾病,如:颅内感染(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性脑膜脑炎)均可有发热、头痛、惊厥、呕吐等症状。
5.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包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疾病都会导致宝宝出现感染性发热。
6.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急性骨髓炎等都会有发热的表现。
非感染性发热
1.血液系统疾病及肿瘤,如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等,可作骨髓检查。
2.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类风湿病、变应性亚败血症、全身性红斑狼疮等,可有发热、关节症状、心脏症状、皮疹。
3.产热过多或散热过少,如癫痫持续状态、先天性汗腺缺乏症等。
4.中枢神经系统体温调节失调,如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护理发热宝宝:
1宝宝发热时少穿一些有助散热,一定不能捂。
2发热宝宝要多喝水,水温宜低。
3当宝宝体温≥38.5℃,可先口服一次解热药,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还可配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拭、温水浴或者酒精擦浴。
4发热不退者应迅速就医,途中密切观察宝宝的体温、脉搏、呼吸和神志状况,继续降温,归纳临床特点,以配合医生尽早诊断治疗。
应急措施2:
读懂婴儿为何会哭闹
哭闹是婴儿常见的一种表现,因为婴儿没有语言表达能力,于是哭就成为表达要求或痛苦的一种方式。
生理性哭闹:
宝宝生理性哭闹多因饥饿、口渴、过饱、过冷、过热、便意、尿布湿了、睡眠不足、要人抱等引起,有些夜间啼哭的婴儿则是因为生活作息不规则、白天游戏兴奋过度而引起。这类哭闹,宝宝哭声宏亮,哭闹间歇中宝宝的精神、面色正常,当满足需要或消除不良因素后哭闹即停止。
病理性哭闹:
任何疾病造成的小儿身体不适或疼痛,都可引起哭闹。以哭闹为突出表现需要鉴别的疾病有:颅内感染、肠痉挛、肠套迭、佝偻病等;其他如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皮肤感染、肛裂和尿道口炎等亦可引起哭闹。此外,蛲虫(线头虫)感染常为夜间小儿哭闹的原因之一。
爸妈在带宝宝就诊前需仔细观察,可帮助医生尽快明确病因,及时治疗。
应急措施3:
抢救中毒莫迟疑
凡有害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固体)侵入人体引起的疾病即为中毒。
引起宝宝中毒的常见原因:
药物中毒,主要是过量服用或服用了不该服用的药物;
有害物质,如一氧化碳(俗称煤气)、汽油、煤油、农药(主要是有机磷)、灭虫药、杀鼠药、消毒药等;
有毒植物,如莨菪类、荚竹桃类、含氰化物的果实(杏仁)等;
强酸、强碱、重金属物质以及变质的食物(特别是肉类)、饮料等,也可引起宝宝中毒。
中毒的临床表现:
中毒的临床表现与毒物性质、进入人体部位、量的多少有关。最常见的症状有:
1消化道方面: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2神经系统方面:头痛、头晕、烦躁、嗜睡、抽风、昏迷,可见于一氧化碳、咖啡因、阿托品(包括洋金花)中毒。
3有些中毒表现有一定的特点,如:有机磷中毒有大汗、流涎、肌肉震颤等;亚硝酸盐中毒表现为紫绀;苦杏仁及氰化物中毒患儿口腔及呕吐物有苦杏仁味,明显呼吸抑制;食物中毒的特点是共同进食者同时发病或先后多数人发病;腐蚀物中毒有皮肤、黏膜损伤,如经口进入可见口周、口腔有腐蚀性损害,可有音哑、腹痛等症状。
发生中毒怎么办?
1使宝宝尽快脱离毒物,一氧化碳中毒应尽快脱离现场,误服、误用毒物后应立即停止服用或使用。
2去除可以除掉的毒物,如毒物粘在宝宝皮肤、衣物上,应用清水或肥皂水洗擦,更换衣服。
3毒物从消化道进入的,应尽快洗胃、催吐,越快越好,但腐蚀性毒物如强酸、强碱则禁忌插管洗胃、催吐。一般经消化道进入的毒物可以饮茶水、牛奶、豆浆、蛋清、淀粉类,有助于保护胃黏膜,中和毒物。
4凡气体中毒,应呼吸新鲜空气,必要时给予吸氧。
5立即送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