乖乖网 0—1岁

从胎毒说到新生儿护理

2015-06-08 16:08:04 出处:乖乖网 标签: 新生儿 胎毒

胎毒是宝宝产后急性过敏重症,宝宝的疮疖、疥癣、痘疹等病统称胎毒。在古籍中有诸多论述,今日再看,对于新生宝宝的健康仍有一定的意义。

从胎毒说到新生儿护理

胎毒究竟是什么?

关于胎毒学说,自隋代《诸病源候论》起,历代皆有论述。胎毒,是产后急性过敏重症的俗称,主要表现为各种皮肤变态反应,如疮疖、疥癣、痘疹等。

《幼科概论》记载:凡初生婴儿,数月或周岁及两岁以内,头面环唇等处,忽生疮结,细如粟米粒,白脓头破裂即连成片,热胀痛痒不安,时时流出淡黄腥脓水。附近的好皮肤,一经流出的黄脓水浸染,旋复成疮,初起在皮肤外间溃烂红肿,若不治则渐渐蔓延至肌肉表层,亦发淡红肿而溃烂,若治不得法,日久能由头面蔓延遍身,此即所谓胎毒。

古人认为,小儿体内有胎毒,就容易发生疾病。《幼科发挥》云:麻疹、水痘、疮疹、湿疹、丹毒、痈疖、口疮、胎黄、胎热,以及初生不乳、腹痛吐泻等均与胎毒有关。因此,古代医家对胎毒十分重视。元代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一书中,详述了胎毒致病的危害,以及亲自治愈的案例,并指出,在产前孕期服药可预防胎毒之患。根据古人的经验,自20世纪70年代起,我国一些学者运用中医药预防新生儿溶血病取得成功,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医胎毒学说以及祛毒的指导思想,在临床是有实际指导意义的。

中医对胎毒成因的解释

历代医家皆认为:

孕妇恣食辛辣肥甘,可以酿成五脏热毒;

孕母忧思郁怒太过,可致五志化火;

父母淫欲之火,造成小儿胎毒;

父母患淋病、梅毒等,也可遗热毒于胎儿;

孕妇体质湿热或用药燥热而遗于胎儿;

小儿出生,口中秽物下咽腹中成胎毒遗患(故剖宫产胎儿胎毒易发易感,无产道挤压故也)。

中医如何处理胎毒?

古代中医,对于小儿胎毒的预防处理有两种措施“拭口祛毒”和“服药祛毒”。小儿出生,先要拭口,即将口中污血秽物及时拭去,否则吸入咽下,会导致疾病。初生拭口的方法较多,一般用干净软帛或纱布裹指,将小儿口中污物拭净。也可根据小儿体质之寒热,再加不同的药物煎汤拭口。

服药祛毒,民间和古籍都多有记载,现将常用之法简介于下,但必须由中医医生根据小儿体质及胎毒轻重选用:

甘草法《备急千金要方》 生甘草三克,浓煎取汁,用消毒纱布蘸药汁,令儿频频吮吸。或每次用滴管滴入两三滴,一日三五次。

豆豉法(李东垣方) 淡豆豉十克,浓煎取汁,频饮。脾胃虚弱者慎用。

大黄法(经验方) 生大黄3克,沸水适量浸泡或略煮,取汁滴儿口中。胎粪下后停服。

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在我国一些地区,人们认为胎儿在母体中染了毒气,出生之后若不除去,将来会引发许多疾病,如黄疸、湿疹、鹅口疮等,因此出生后要服用解胎毒的中药,如黄连、朱砂、牛黄、轻粉等。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上述疾病各有病因,不能一概而论全部用胎毒来解释。同时,这些中药可能对婴儿的健康不利。例如,黄连苦寒,可能损伤婴儿的脾胃部功能,影响消化、吸收;朱砂含有汞和硫黄,对婴儿有一定的毒性;牛黄是食草动物的胆石,味苦、性凉,不宜单味服用等等。

情感口述
相关推荐
推荐专题
电脑版 百科 问答 专题 地图 归档
返回
首页